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短文两篇 陋室铭导学案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16短文两篇 陋室铭、爱莲说 第一【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当堂成诵。2.学 习文言词语,掌握相关文言实词。3.初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预习自测】1.题目解读:“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原来是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歌功颂德的文字,在这里是一种 文体。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2.禹锡(722-842),    文学家。字     ,和柳宗元交谊甚厚,世称“ 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白”。白居易称之为“诗豪”。有《 梦德文集》传世。著名的诗作有《竹枝词》《西塞山怀古》《秋词》《江南春》《浪淘沙》。3.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他用故乡营道濂溪给自己的书堂命名为“濂溪书堂”,世称“濂溪先生”。与宽、、栻、干、士真、熹,并成为“石鼓七贤”。著有《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等。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有则灵 (    )  惟吾德馨(   ) 无案牍之劳形(    ) 甚蕃 (    )  不染(    ) 濯清涟而不妖(   ) 不可亵玩焉 (   ) 陶后鲜有闻(    ) 宜乎众矣(    )【合作探究】5.朗读课文,梳理文义小组合作,掌握词语,逐句翻译课文。6.检 测词语⑴有仙则名         ⑵ 有则灵        ⑶斯是陋室 ⑷谈笑有鸿儒        ⑸往来无白        ⑹无丝 竹之乱耳 ⑺无案牍之⑻劳形              ⑼ 陋之有 ⑽水陆草木之花        ⑾晋陶渊明独爱菊” ⑿世人甚爱牡丹       ⒀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⒁香远益清     ⒂ 予谓菊       ⒃陶后鲜有闻 7.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分别是之的用法:A.助词“的”  B.代词   C.动词,“往,到” 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E.宾语提前的标 ⑴陋之有?(  )   ⑵忘路之远近(  ) ⑶渔人甚异之(  ) ⑷具答之(  ) ⑸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 ⑹之病 在肌肤(  ) ⑺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8.翻译句子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⑶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⑷陋之有? ⑸莲之爱,同予者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解难答疑】9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则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10.“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 11.本文哪些语言是描写陋室环境

 

短文两篇 陋室铭导学案
上一篇:爱莲说导学案8    下一篇: 短文两篇之陋室铭学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