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陋室铭》赏析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陋室铭》赏析【作者介绍】 见《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解题】 本文选自《梦得文集》。禹锡在政治上一再遭受打击,但始终直不阿,坚守自己的节操和信念。在贬谪期间,他一面从事诗文创作以排遣苦闷,一面追求闲适的生活来调节精神,他在朗州筑楼,在连州建亭,在和州建陋室。和州即今省和县,今存陋室位和县城关历阳镇,为清乾隆年间重建。 “铭”是一种文体,属“箴铭”类,可用称扬功德,如班固的《封然山铭》;更用明鉴戒,如“座右铭、器物铭、室铭”等。铭文的特点是: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内容含蓄,一般要押韵,属韵文类。 【注评】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则灵。 仙:仙人,神话和宗教中称有种种神通,可以长生不老的人,多住在、山中。则:副词,就.名:名声,名望;这里活用为动词,是“出名、著名”的意思,属名词放在副词后面活用为动词那种类型。:古代传说中能兴云作雨的一种神奇的动物。灵:神灵,灵异;这里活用为动词,是“有灵异”的意思,也是名词在副词后活用为动词。○先设两个比喻,以引出陋室。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xīn)。 斯:代词,这。陋:简陋,狭小。惟吾德馨: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惟:副词,只是;用在句首或谓语之前,表示对事物或动作范围的限定。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引出陋室,突出“惟吾德馨”。 苔(tāi)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漫上台阶,苍碧绿;草色映入帘子,郁郁青青。苔:青苔。痕:痕迹,印痕;如“酒痕、墨痕、苔痕”等。阶:台阶。○居室的环境清幽雅致,有自然的美。 谈笑有鸿儒(rú),往来无白。 鸿儒:博学的人。鸿:大。儒:读书有文化的人。白:原意指平民,没有功名的人;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这两句是互文。○写室中人,博学的鸿儒来来往往,谈笑风生,没有浅俗之人出现,说明陋室人不陋,室亦不陋。 可以调素,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dú)之劳形。 调:调和音曲,这里指弹奏。素:素本指朴素无色,引为无装饰,此处指没有装饰的。金经:金匮所藏的经典,此处指佛经。丝竹:瑟、箫管等弦管乐器;“丝竹”是原料代成品的借代修辞手法。案:几案。牍:指官府的公文。劳:劳乏,劳累。之: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形成“主语·之·谓语”结构,这里两个这样的短语分别作两个“无”的宾语。○写居室主人摆脱官场事务后的轻松和淡泊充实、怡然自得的隐士式精神生活。 南阳诸庐,西蜀子云亭。 南阳,现在省襄阳县一带。诸:即诸亮(姓诸名亮,字孔明),三国时蜀国的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出仕前隐居在南阳草庐之中。西蜀:即现在的省。

 

《陋室铭》赏析
上一篇:《陋室铭》评课稿    下一篇: 七下语文短文两篇考点归纳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