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4三国鼎立说课稿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三国鼎立》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的地位和作用:《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一课是第四单元第一课,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必然结果,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下一课学习“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因而成为了从东汉末年分裂割据走向全国统一过渡过程中的关键一环,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作用。二、说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本课具体教学目标是:⑴识记与理解:记住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和战争结果;知道魏、蜀、吴三国的建立者、建国时间、国号和都城。理解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特点及其对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影响。⑵能力和方法:通过对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及三国鼎立对历史发展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抓本质及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人物的评价,培养学生用唯物史观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和方法。⑶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人的主观能动性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树立初步的评价历史人物的唯物史观,把推动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评价历史人物的第一标准。三、说重点、难点重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因为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一步,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促进社会和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为国家再次统一奠定基础的重要史实。难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影响。因为教材没有作具体详细的分析,而初一学生还不具备透过现象抓本质的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四、说教法1、从学生生活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以最快的速度进入课堂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巧妙设问激疑,引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2、本着教育与教学相一致、教育与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相一致、直观性等教育教学原则,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为主要目的.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了历史情境创意、图表、讨论探究和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等教学方法。。3、本课的教学重点应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学生在复杂历史现象中把握时代的主流,顺应历史潮流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适宜采用启发诱导和直观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多媒体教学配合录像创设教学情景。五、说学法《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和故事,有很多学生已略知一二,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由于受知识和能力的限制,学生很难把当时的政治、经济、地理位置等情况综合起来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更难进行探究学习,以捕捉到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再加上本课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与历史现象这些知识间,时间跨度长、空间变换大、人物也多,政治主张又各不相同,要让学生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统一,更不是容易的.。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让学生学会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并充分利用自学、讨论、辩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增强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六、说教学构思:(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视频):“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历史情景,把学生带入到特定的历史氛围中,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设疑:1、说一说你知道的这一时期的英雄(一时多少豪杰)2、你喜欢曹操还是诸葛亮?为什么?师导:你心中的曹操、诸葛亮与历史上的曹操、诸葛亮是否一样?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他们有关的两次战争。从学生已学的知识,和已有的生活体验出发,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讲授新课1.官渡之战(1)学生默读课文后抽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官渡之战的概况,引导说出战争时间、交战双方、力量对比、结果、影响。教师伴以板书并强调影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2)小组讨论交流:曹操胜利和袁绍失败的原因。使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本目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提问:1、这时的曹操已经53岁了,那么他的“壮心”指的是什么呢?2、想要统一全国,曹操将遇到的对手是何许人也?3、这三大力量最后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讨论,交流,重现知识的求索过程.2.赤壁之战(1)教师演示录像“火烧赤壁”和地图并说明。(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赤壁之战的战争时间、交战双方、作战特点及结果、作用。教师板书。在教学中结合声像影音资料,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火烧赤壁的壮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清晰体现基础知识,利于学生掌握。(3)课件比较两次战役。提问“两次战役中,曹操同交战对方的力量对比怎样?结果怎样?”引出“为什么曹操一胜一败?”的问题。小组讨论。教师小结评价。(4)提问“赤壁之战后出现了怎样一种局面?”指导学生齐读相关内容。再问“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一个局面?”教师从经济基础、军事力量对比来进

 

4三国鼎立说课稿
上一篇:1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说课案    下一篇: 《三国鼎立》说课稿三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