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物理 > 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22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学习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和实验,熟练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2.通过实验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学习重难点】重点:平均速度的测量。难点:平均速度的测量,停表的使用。【学习过程】一、情景导入同学们,想知道这个物体的平均速度,我们需要知道什么?需要什么工具来帮助我们?二、新课教学环节一: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1.练习使用刻度尺依照刻度尺的使用规则练习使用刻度尺2.练习使用停表教师出示停表,讲解停表的使用规则和读数方法。同学练习使用。评价一:1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是:(1)使用前首先应观察刻度尺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2)使用时,a.应将刻度尺的零刻度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尺的位置要______;b.在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______,估读时只允许估读到_______;c.记录测量结果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3)如图所示中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_______,木块的长度是_____cm.2.如图停表的读数环节二:实验:测量平均速度1.提出问题 播放小球沿斜坡下滑的动画,问小球的速度变化了吗?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教师引导分析如何制订实验方案证明小球在运动过程中速度是否发生变化?实验时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实验原理?用什么测量工具?如何测量各段的路程?如何测量各段的时间?小组讨论后回答,结合动画展示测量方案。小组交流评估,确定最优的测量方案。强调:实验前的准备活动:1.集体练习用秒表测时间;2.用木块和平板搭建一个斜面,分组练习用秒表测小球从斜面顶端下滑至底端所用的时间;3.改变斜面的坡度再测一次。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问: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得出坡度越小的斜面,时间越容易测量。提醒学生阅读温馨提示,知道实验时的注意事项。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结论:6.评估与交流: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求得的不同路程里的平均速度是否相等?讨论总结:强调:评价二:1.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数字方框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填“陡、缓”)(3)根据信息提示,计算AB、BC、AC段的平均速度。三、课堂总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什么困惑?四、达标检测:沿长廊AB方向铺有30块完整的相同的正方形地砖,如图甲.(1)小勇用最小分度值是1mm的尺测量其中一块地砖的长度如上图乙所示,则每块地砖的长度是__________0.6000m.(2)小勇用停表测量自己从长廊的A端走到B端所用的时间,停表的读数如上图丙所示,他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____20s.(3)根据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v=_____________,算出小明的步行速度为_________m/s。 五、课后提升有一个量程为2m的卷尺,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法估测你家到学校的路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22
上一篇: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10    下一篇: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23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