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下册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课件32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导入新课气味:微苦、辛、寒、有小毒;主治 :耳出脓、痔疮肿痛。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学习目标1.了解《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科技巨著和《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牡丹亭》等文学、戏剧作品;2.了解明长城和北京的建筑特点,理解科技文化成就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内在联系;3.学习科学家对科学不懈追求的进取精神,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天工开物》李时珍药物学徐光启水利农学手工业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宋应星农业科学巨著一、科技名著 以下插图来自哪本科技名著,理由是什么?图一图二图三《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药物学著作农业和手工业著作农业著作结合课本,说说他们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李时珍博览群书,爱好学习物品制作技术广泛的社会调查,搜集丰富的资料搜集整理多本书籍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耗费27年,三易其稿爱读自然科学书籍开展农业生产活动学习西方多种技术虚心学习、刻苦钻研、坚持实践等利玛窦与徐光启17世纪,波兰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提出太阳中心说。否定了基督教会宣扬的地球中心说,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意大利伽利略1632年论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开始了的科学研究方法。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因此,他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英国牛顿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力学三定律。经典力学是人类对自然规律第一次进行的理论性概括和总结,形成了牛顿力学体系。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伟大飞跃。我国以总结性的著作为主,传统科技仍居世界领先地位。但没能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我国科技发展面临停滞的危机。明朝科技具有怎样的时代特点?长城是我国古代一项极为雄伟的军事防御建筑工程,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宏伟的建筑工程。??长城从春秋战国时代开始,直到明朝末年,前后有20多个诸候国和朝代修筑过长城。其中秦、汉、明三个朝代修筑的长城都超过了1万里,如果把历朝历代修筑的长城加在一起,总长度超过了10万余里,大约可以绕地球赤道一圈多。它已经被列为世界的一大奇迹。二.明长城和北京城万里长城修筑目的:防御蒙古贵族南扰东西起止点: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地位:明长城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设施更完善,工程质量更优异。影响:嘉峪关山海关鸭绿江临洮辽东雄伟的北京城(1)时间——(2)基础——(3)北京城布局:核心:宫城就是紫禁城(即故宫,是明清两朝24位皇帝居住的地方)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明成祖,1421年元大都(宫城,皇城,内城,外城)明朝北京城平面图宫城皇城外城小结神话与史传——志怪与志人——唐传奇——宋元话本——明清白话小说古代小说的变迁?6?1?2?3?4?5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小说世情小说市井小说才子佳人明代小说三、小说和艺术《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吴承恩曹雪芹罗贯中施耐庵元末明初明代中期请分别说出这三幅图出自哪部小说?并对图片做简单描述。(1)、戏剧表演——明清时期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2)、汤显祖——《牡丹亭》戏剧:元末明初施耐庵吴承恩汤显祖罗贯中元末明初明代中期明代后期是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是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小结科技成就文学成就李时珍《本草纲目》宋应星《天工开物》徐光启《农政全书》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吴承恩《西游记》汤显祖《牡丹亭》戏剧小说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董其昌、徐渭书画课堂小结建筑成就北京城明长城1、明朝的一部药物学巨著,被达尔文称为“1596年的百科全书”,这部“巨著”是()A.《伤寒杂病论》B.《天工开物》C.《本草纲目》D.《农政全书》2、“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其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请问该书是()A.《天工开物》B.《农政全书》C.《齐民要术》D.《本草纲目》CA达标训练3、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说:“我到过世界许多地方,中国的万里长城是最美的”。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自秦朝以来,历代不断整修。其中明长城的起止点是()A.东起辽东,西至临洮 B.东起山海关,西至临洮C.东起嘉峪关,西至山海关 D.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D4、明朝科技发展的原因不包括()①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立②八股取士的实行③社会生产力发提高④商品经济的发展⑤科学家的努力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A5、下列著作和作者搭配正确的一组是()①《农政全书》——徐光启②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课件32
上一篇: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课件31    下一篇: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课件33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