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短文两篇》教案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一课时陋室铭【教学目标】1.了解短文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2.把握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3.领悟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高雅脱俗的情怀。【教学重点】1.了解短文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2.领悟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高雅脱俗的情怀。【教学难点】把握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课文导入】在上课之前,请大家先来做个选择题:A、假设有一栋富丽堂皇的大厦,要得到它,必须说一辈子违背良心话,做尽伤天害理的事;B、有一间简陋的屋子,那里风景迷人,有知音相伴。如果是你选择哪个呢?那么我们看看唐代刘禹锡的房子是怎样的。他的一篇文章《陋室铭》很出名。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他的《陋室铭》吧!【教学过程】一、出示目标1.了解短文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2.把握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3.领悟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高雅脱俗的情怀。二、资料链接1.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诗与白居易齐名,时称“刘白”。有《刘宾客文集》。2.背景透视:刘禹锡因参加当时的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可是,和州知县是个势利之徒,他见刘禹锡贬官而来,百般刁难。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刘禹锡看到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在石碑上,立在门前。三、预习反馈1.读一读字音,注意读准字音。2.写一写字形,指导学生识记生字。3.文言知识积累。四、初读感知(一)带着问题读课文。/(二)听读课文。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圈点要求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三)翻译课文1.(1)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注释:名:名词作动词,出名,著名。灵:形容词作动词,成为灵异的。斯:这。惟:只。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3)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2.(1)原文: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2)注释:上:动词,长到。鸿儒:指博学的人。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调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3.(1)原文: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2)注释: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句话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但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何陋之有:即“有何陋”,属于宾语前置。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全句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3)译文: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五、精读品味1.《陋室铭》开头两句有什么作用?开头两句运用比兴手法,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喻陋室,由虚到实,十分自然地引出陋室。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句话为全文的什么句?有什么作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是全文的主旨句,“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一词统领全篇。3.阅读方法解密:主旨句判断法。把握文章的主旨句,可以从文中的议论部分去找,也可以从文中的重点段中去找,也可以从开头、结尾段中找,也可以从文章所写的人物语言中去找,还可以从文章中重复出现的语句中去找。本题可从开头段中找出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两句话有什么作用?运用对偶写交往人物,以交往人物的才高德美来衬托室主人的德才兼备,从而证明陋室不陋。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话有什么作用?写室中生活,以室主人的情趣之雅证明“陋室”不陋。前一句正面实写,可知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后一句反面虚写,可知室主人不受世俗的羁绊。虚实结合,表现了作者恬淡闲适、安贫乐道的情趣。6.结尾“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何陋之有”与本文开头的“惟吾德馨”一句遥相呼应,是文章的点睛之笔,引用孔子的话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紧扣题目,以反问作结,有力地突出了中心。7.重难点小结《陋室铭》在语言上极富个性,含蓄精炼,短小精悍,富有表现力。例如“苔痕”两句的色彩描摹,用“上”“入”赋予动态,生意盎然,极其形象、逼真。文章除末句外,通篇都是骈句,又重在五言,间以四言、六言,这种参差的句式,使文章古朴自然,节奏明快、语言错落有致;连看似散句的“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两句,也巧用“可以”一词统领,使全句变为节奏匀称的对偶句,在变化中表现了一种整齐美与错综美相结合的和谐美。文章集描写、抒情、议论表达方式于一体,对比、白描、用典、借代、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短文两篇》教案
上一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短文两篇——陋室铭》教案76    下一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教学设计70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