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短文两—— 陋室铭》教案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陋室铭》教学目标:1.能够结合注释读懂浅易文言文。2.学会通过朗读整体感知文言文所写内容,抓住关键词句梳理其要点,理解其思想。3.能够结合背景资料,感悟文言文作者的节操与志向。教学重点:1.梳理陋室不陋的具体表现,理解陋室不陋。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抓关键词句,梳理课文。3.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君子之志。教学难点: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君子之志。课时:1课时。一、导入新课在唐朝有这样一位诗人,当别人“逢秋悲寂寥”的时候,他却高唱“秋日胜春朝”。这位诗人是谁呢?——刘禹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陋室铭》。基础积累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诗人,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和柳宗元交谊甚厚,世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刘白”。整体感知1.解题:1)何谓陋室?简陋的屋子。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最短者不足十字,与格言颇相似。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读来铿锵有力,多用托物言志的手法。2.读一读,读出节奏,找出韵脚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韵脚:名灵馨青丁经形亭这使得这篇文章读起来铿锵有力。四、陋室不陋1.文章的结尾却有这样一句话“何陋之有”?那么陋室到底陋还是不陋呢?不陋。2.文中哪句话表明陋室不陋呢?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作者认为: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追问:既然是写陋室,作者在开篇为什么要提到“山不在高”“水不在深”呢?类比的写法——山、水类比陋室,仙、龙类比自己。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自己“德馨”的呢?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往不俗说明:互文修辞。补充:无友不如己者。(《论语·学而》)《论语》中的这句话意思是说不和自己志向不同的人交朋友,想必在陋室中与刘禹锡相聚畅聊的都是志同道合之人。欲知其人,先知其友;知其友,必知其人。交的朋友如此儒雅,主人自然品德高尚。2)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情趣高雅追问:这里老师有个疑惑:从“可以调素琴”可以看出作者是喜欢音乐的,但他又说“丝竹之乱耳”。两者是否矛盾?补充:素琴。“琴”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早在《诗》“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时,琴就与中国文化以及文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琴是古代文人的身份象征,更是古代文人精神的寄托与归属——“君子之座必左琴右书”“君子以琴书自娱”“士无故不撤琴瑟”。金经:泥金书写的佛经。追问:佛经是哪家的学说?佛经是释家经典。释家的主要思想是远离浮躁,坚守内心宁静。素琴、金经:高雅淡泊生活的象征。丝竹:指世俗的乐曲,是扰乱淡泊心境的享乐之物,与素琴不是同一类事物。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环境清幽“上”“入”采用拟人的手法以动写静,将一些荒芜之景赋予人的灵性,渲染了环境的清幽宁静,从侧面衬托出主人的品德高尚。小结:室外景环境清幽、室内人交往不俗、室中事情趣高雅。作者从这三个方面来说明自己品德高尚。五、君子之志1.既然陋室有了品德高尚的人居住,故而“不陋”,那作者为什么还要称之为陋室,并写这样一篇《陋室铭》呢?补充一:(写作背景)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在顺宗皇帝的支持下,以王叔文、刘禹锡等人为代表的革新派开展了“永贞革新”,意在改革旧时弊政。由于这场改革运动以“内抑宦官,外制藩镇”为目标,触动了宦官、藩镇和腐朽官僚的既得利益,遭到宦官、藩镇和腐朽官僚势力的联合反扑而宣告失败。同年11月,刘禹锡贬为朗州(今湖南省常德市)司马,居朗州十年,后来短暂回京后又被贬到播州、连州、夔州、和州,被贬在外二十多年。本文即刘禹锡被贬为和州通判时所写。补充二: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看这位诗人是从上面一贬再贬来的,就故意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这位诗人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副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这位诗人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这位诗人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副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陋室铭就是在这样到背景下创作的。2.文末作者为什么要提到诸葛庐和子云亭呢?补充:诸葛庐:诸葛亮隐居南阳时住的草庐。诸葛亮: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闲居草庐,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子云亭:扬雄在西蜀(今四川)的屋舍。扬雄:字子云,西汉时辞赋家,语言学家,曾官至上品。潜心修学,对官职和金钱淡泊以待,是后世不慕荣利的典范。作者以诸葛亮居住过的草庐和扬雄的简朴屋舍,来类比自己的陋室,再次说明陋室中只要有了品德高尚的人居住,就一点儿也不显得简陋了。同时,诸葛亮、扬雄二人才德高超,作者以他们自比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短文两—— 陋室铭》教案
上一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教学设计70    下一篇: 七年级语文下《陋室铭》教学设计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