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语文下《陋室铭》教学设计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17短文两篇陋室铭【教学目标】1、掌握相关的文言字词,朗读、翻译并背诵课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2、通过反复诵读,感知文章内容,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疏通文意,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文章的深层含义3、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重点】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教学难点】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安排】1课时第1课时一新课导入(5分钟)1、请同学起来讲述“三顾茅庐”的故事。我们评判一个人不能直接根据一个人所处的环境,诸葛亮虽处茅草屋中,但却不能掩盖他身上的光芒。唐代的著名诗人刘禹锡也居住在陋室当中,那么他又是怎样一个形象?又有什么陋室掩盖不住的光芒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文章《陋室铭》2、出示学习目标3、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文体知识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设计意图】拉近文本与学生情感上的距离,唤起学生读陋室铭的热情。二自主学习(10分钟)1.解决生字词,注意读准下列字词。德馨苔痕案牍鸿儒西蜀何陋调素琴2.听录音朗读,要求注意体会朗读的语调、语速、节奏等,尤其注意朗读节拍的把握。3.请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情感。4.小组展示朗读,各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设计意图】初读课文,解决文章字音和重点字词知识的问题。把握课文朗读节奏。三、整体感知(15分钟)(一)疏通文意1.学生自读诗歌,借助注释、工具书,试译全诗。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互动合作,讨论交流,理解词句,讲解诗意。3.教师多媒体投放检测题,了解学生理解情况。(二)重点积累无丝竹之乱耳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谈笑有鸿儒古:大今:鸿雁惟吾德馨古:德行美好今:芳香无案牍之劳形古:形体、躯体今:形状可以调素琴古:弹奏今:调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出名,有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形容词作动词,神异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扰乱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疏通文意,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文章的深层含义。四探究合作(10分钟)课文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深意?与同学交流下,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应该如何看待作者所说的“惟吾德馨”?①意在以故贤人自况,暗示自己与他们一样,品德高尚,安贫乐道,高洁傲岸。最后一句是画龙点情之笔。②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不应该忘记美好的品行,不能为了利益而做损人利己的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比物质更可贵的东西。2、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呢?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作者的目的是写陋室,却用山水作比喻,这种方法叫比兴。这种比兴的修辞,不仅构思新颖,文意通达,而且句句相连,使文意波澜起伏耐人寻味。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富丽堂皇,而在于主人之德是否高尚。由此看来“馨”字画龙点睛,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文眼。写法赏析托物言志,构思美。骈散结合,语言美。【设计意图】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板书:陋室铭惟吾德馨托物言志何陋之有【教学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语文下《陋室铭》教学设计
上一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短文两—— 陋室铭》教案    下一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教学设计68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