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短文两篇——陋室铭导学案10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学习目标通过课前独学,结合课本注释,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梳理翻译全文。通过课前查找资料和阅读“知识链接”中的有关资料,了解相关文学常识。3、通过合作探究等方式,学会抓住关键字词句,把握“陋室”的特征和作者的感情。学习重点掌握相关文言实词和通过抓住关键字词句来把握“陋室”的特征。学习难点理解作者寄予的思想情怀。【知识链接】一、文体知识“铭”是古代刻于碑版或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内容多简短,特别是刻于器物上申鉴戒的铭文,文字短小精悍却构思精巧,内容朴素而义理深邃,形式活泼且易诵易记,对我们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表现生活有很大的启示,很值得我们反复阅读、玩味。二、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自称为汉代中山王刘胜的后人,唐朝著名文学家和诗人,颇得白居易推崇。贞元九年进士,官至察御史。永贞元年,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势力。不久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来又被召回京城,任连州刺史。后还被贬官降职多次。当过夔州、和州刺史。晚年回洛阳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他不少诗篇抒发了自己身世遭遇的愤懑和痛苦,有的诗直接讽刺了当朝权贵。作品有《刘宾客集》。三相关知识简介(1)诸葛庐:1.诸葛亮隐居时的草庐。2.名胜古迹名。在河南省南阳市西南卧龙岗武侯祠内﹐建筑别致﹐景色幽雅。附近尚有三顾堂﹑躬耕亭等胜迹。诸葛亮,三国时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他是中国儒道思想的代表人物,也是智慧与忠诚的化身,是中国文人心中的偶像。(2)子云亭:即西汉文学家扬雄的草玄亭。据《汉书杨雄传》扬雄所处的成、哀、平三世,统治权被外戚和弄臣所篡,只有投靠他们才能青云直上,而扬雄不事谄媚,不屑逢迎,不会钻营,不愿投靠,因而“三世不徙官”。可见其品德高尚。【学习过程】一、预习检测与基础过关1、“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或者的文字,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的,内容多简短,特别是刻于器物上申鉴戒的铭文,文字却,内容朴素而义理深邃,形式活泼且易诵易记。(5)、本文韵脚:2、刘禹锡,字,唐朝著名和家,颇得白居易推崇。3、结合课文,给加点字注音。德馨()苔痕()案牍()鸿儒()()西蜀()何陋()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有仙则名:(2)有龙则灵:(3)苔痕上阶绿:(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5)惟吾德馨:(6)谈笑有鸿儒:(7)无案牍之劳形:5、翻译下列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二合作探究1、本文的题目是《陋室铭》,那么这陋室在作者眼中到底陋不陋呢?请从文中找出表明作者看法的语句。2、本文又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来论述陋室不陋的?3作者明明是称赞他自己的“陋室”,为什么要在文中提到“南阳诸葛庐”和“西蜀子云亭”?4作者居于陋室却不嫌其陋,可见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5、很显然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之作,你是如何理解文章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的?托物言志:借助某事某物,阐发道理、抒发感情的一种写作手法。三小结四知识提升学生仿作学生铭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惟吾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下围棋,寻思看电影。可以写情书,阅金庸。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形。虽非跳舞场,堪比游乐厅。心里云:混张文凭。(大家觉得这篇《学生铭》写得怎样?你对这样的学生有什么看法?)

 

短文两篇——陋室铭导学案10
上一篇:爱莲说导学案(无答案)    下一篇: 第17课《短文两篇之陋室铭》导学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