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第17课《短文两篇之陋室铭》导学案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陋室铭学习目标:1、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能正确翻译全文。背诵全文。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3、理解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学习重点:1、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能正确翻译全文。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学习难点:1、理解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2、体会本文语言优美,音调铿锵的特点学法指导:1、文体知识。“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要押韵。2、托物言志的写法托物言志就是通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物品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3、走近作者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唐德宗贞元九年擢进士第,授监察御史。唐顺宗时,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以后又任连州、朗州、和州等州刺史。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和柳宗元交谊很深。有《刘宾客集》(一称《刘梦得文集》)。本文是他被贬为地方官,在和州刺史任上写的。第一课时一、预习导学(一)交流讨论“预习导学”部分的知识点。(二)读通课文,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用法,了解课文内容。1.本文作者(人名)是(朝代)著名文学家。“铭”是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陋室铭()德馨()苔()痕鸿儒()案牍()西蜀()二、合作探究,翻译课文。1、理解加点词词义。(1)有龙则灵(2)有仙则名(3)斯是陋室(4)惟吾德馨(5)谈笑有鸿儒(6)往来无白丁(7)无丝竹之乱耳(8)无案牍之劳形(9)可以调素琴()2.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无丝竹之乱耳,案牍之劳形。何陋之有?3.这篇课文几乎通篇押韵、对偶,试通过朗读,体会它的音韵美。文中押韵的字是:韵脚是:4.翻译句子。(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5)孔子曰:“何陋之有?”第二课时三、合作探究,理解课文。(一)解析课文,体会文章精妙新颖的构思及托物言志的写法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斯是陋堂,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分别是从哪个方面写出陋室的什么特点?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与写作者的陋室有什么关系?

 

第17课《短文两篇之陋室铭》导学案
上一篇:短文两篇——陋室铭导学案10    下一篇: 部编版语文七下短文两篇导学案14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