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七上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部编版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温故知新:春秋战国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铁制牛耕井田制周王室商鞅变法生产力发展经济政治之变思想文化之变“百家争鸣”的含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所谓“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果请你给老子设计一张历史名片,你打算如何设计?生活年代国籍创立学派代表典籍《道德经》书影一、思想的曙光—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老子政治:“无为而治”思想主张做人:顺其自然,与世无争。孔子生活年代国籍创立学派代表典籍现在请你给孔子设计一张历史名片。(可参照老子的历史名片)常考点:孔子和儒家学说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联合国将孔子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根据材料,说说孔子提出的为人处世的准则是什么?具有爱心和同情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能够换位思考。1、“仁”一、思想的曙光—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故事一:有一天,孔子家的马棚失火了。孔子从朝廷下班回家,他看见马棚烧没了,就问家人:“马棚失火伤着人了吗?”他却不问马怎么样了。核心思想根据故事二、材料一,说说孔子提出的治国主张是什么?2.治国主张以德治国、以礼治国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注释:道:引导政:行政命令齐:约束耻:羞耻之心德:道德准则礼:礼仪规范格:自觉改过其他思想孔子的主张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以德治国,反对苛政有利于减轻压迫,改善民生;讲究用道德和礼仪来教育百姓,有利于弘扬正气、树立规范。这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他的主张有没有被采纳呢?春秋后期状况:诸侯争霸,大国兼并小国。较强的诸侯国,国君想的是怎样增强国力。势力较弱的诸侯国,国君在想怎样维护自己的统治。孔子的主张在诸侯国君的眼中显然是不合时宜的。教学方法教学对象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的教育思想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教育贡献“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故事情景1:小明总是自以为自己很聪明,什么都知道。学以致用:请用孔子的教育话语来劝诫一下以下同学。故事情景2:小华对于很多问题喜欢不懂装懂故事情景3:小光学习时不爱思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整理古籍、整理了《诗》《书》《礼》《乐》《易》《春秋》。五经书影“五经”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孙膑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常考点战国二、思想的碰撞——战国时期百家争鸣1、战国时期,有那些学派的影响最大?2.阅读课本P38-39页,填写以下表格荀子战国墨子庄子韩非战国战国战国战国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兼爱”、“非攻”、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提倡节俭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该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孟子二、思想的碰撞——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稷下学宫论战想象图二、思想的碰撞——战国时期百家争鸣3.诸子百家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因观点不同相互辩论,相互抨击;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历史上给这一思想繁荣的局面一个怎样的名称?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深远的影响。二、思想的碰撞——战国时期百家争鸣4.百家争鸣在当时、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二、思想的碰撞——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兼爱”、“非攻”无为而治,道法自然以法为本;法不阿贵“仁政”;“民贵君轻”“礼治”、“制天命而用之”“仁”、“礼”、“为政以德”、“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老子孔子墨子孟子荀子庄子韩非“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习近平出席纪念孔子诞辰研讨会的讲话》孟子的话该如何理解?体现了什么精神?二、思想的碰撞——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在面对生死义利的时候,要学会取舍,善于抉择,但一定要权衡价值,守住道德底线。富贵不能淫(傲慢骄狂),贫贱不能移,威武(武力和权势)不能屈。此之谓之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庄子·秋水》这句话反映了庄子什么样的人生追求?二、思想的碰撞——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

 

七上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部编版
上一篇:2.8百家争鸣课件    下一篇: 七年级历史上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