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24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欢迎走进历史课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这句话节选于什么文献呢?是谁说的呢?《论语》孔子第8课百家争鸣1.理解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2.掌握诸子百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张。3.初步认识百家争鸣的影响。学习目标一、探百家争鸣之源二、品诸子救世之策三、取百家思想之华一、探百家争鸣之源何为百家争鸣?“百家”是虚指,意为数量多,指春秋战国时期的儒、道、墨、法等主要思想流派。“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展开争论,相互抨击而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的繁荣局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呢?请同学们尝试从经济、政治、文化等三个方面去思考。一、探百家争鸣之源经济:铁质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礼崩乐坏,士阶层崛起。文化:私学兴起,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二、品诸子救世之策老子和道家姓名:李耳,字聃时期:春秋后期楚国人经历:在周朝做过史官文学贡献:《道德经》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二、品诸子救世之策老子和道家哲学思想顺应自然对立双方相互转化政治主张无为而治《道德经》二、品诸子救世之策孔子和儒家姓名:名丘,字仲尼时期:春秋后期鲁国人经历:学礼乐——做官吏——收徒办学——鲁国从政——周游列国——从事教育,编订典籍文学贡献:《春秋》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二、品诸子救世之策孔子和儒家核心思想仁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子贡问仁。子曰: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二、品诸子救世之策孔子和儒家政治思想为政以德爱惜民力,体察民意。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反对苛政,实行德政。二、品诸子救世之策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仁”、“礼”、以德治国、“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仁政”、“民贵君轻”“礼治”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对立双方相互转化”治国要顺应自然和人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兼爱”、“非攻”、选贤任能、提倡节俭改革、严刑酷法、以法治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三、取百家思想之华治国方略实行“仁政”民贵君轻反对空谈仁义以法治国顺应自然和民心尚贤节俭相互抨击相互借鉴实行“礼治”明尊卑三、取百家思想之华战乱纷争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非攻”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相互借鉴三、取百家思想之华人际关系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人格明确尊卑等级维系社会秩序“兼爱”互爱互利相互抨击二、品诸子救世之策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仁”、“礼”、以德治国、“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仁政”、“民贵君轻”“礼治”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对立双方相互转化”治国要顺应自然和人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兼爱”、“非攻”、选贤任能、提倡节俭改革、严刑酷法、以法治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治国方略战乱纷争人际关系二、品诸子救世之策我义,民贵君轻老子我仁,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我对待别人就像对自己一样孔子我顺其自然,无为而治韩非子把他们抓起来,严刑拷打墨子三、取百家思想之华(1)思想文化: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影响(2)文化传承: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回归现实古为今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公民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儒家:友善爱国道家:自由墨家:平等爱国法家:公正法治百家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三、取百家思想之华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24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21    下一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25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