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历史上册三国鼎立练习题(部编版)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16课 三国鼎立 一、选择题1.曹操诗歌《蒿里行》中“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社会状况A.战国时代B.西汉末年C.东汉末年D.三国时期2.有一场战役发生在东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此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这场战役是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长平之战3.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最精彩的一场大决战,这场战争参与兵力之庞大、人物关系之复杂、政治影响之深远都是非常惊人的。赤壁之战的交战双方是A.曹操和袁绍B.曹操和孙刘联军C.孙权和刘备D.袁绍和孙刘联军4.“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这副对联是为了纪念A.诸葛亮 B.周瑜 C.刘备 D.孙权5.在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对其表述不正确的是A.这两次战役都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战例 B.这两次战役都是曹操取得了决定性胜利C.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D.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6.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失败一方主观上的共同原因是A.骄傲轻敌 B.军心涣散 C.准备不充分 D.士兵不习水战7.下图是《三国鼎立形势图》,判断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政权顺序正确的是/A.蜀、吴、魏B.魏、蜀、吴C.魏、吴、蜀D.吴、魏、蜀8.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9.三国时期,孙权派大将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夷洲”指的是今天的。A.黄岩岛 B.钓鱼岛 C.台湾 D.海南岛10.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各个政权积极发展内政,其中不正确的是A.孙吴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 B.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C.诸葛亮派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D.蜀汉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二、综合题11.我国古代有一种器皿叫“鼎”,一般来说,“鼎”有三足。我国历史上曾出现三国分立的局面,被形象地称为“三国鼎立”。请你完成下列有关“三国鼎立”的问题。(1)小明在学习完“三国鼎立”的相关知识后,为了加强记忆,用示意图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小结,请结合下图把他没有完成的内容补充完整。/(众说纷纭)东汉名士评价: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小说家评价他:名为汉相,实为汉贼。鲁迅评价曹操: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历史土的曹操与戏曲小说里的曹操是不相同的,应该还曹操以本来的历史面目。(2)请你来客观地评价一下曹操,还曹操以本来的历史面目。(故事链接)(3)三国故事家喻户晓,请说出你所知道的故事,与大家分享。(两个或两个以上) 参考答案1.C【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曹操生活在东汉末年,当时的社会形势是军阀割据混战,生灵涂炭,百姓流离失所,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有不少地方百里无人烟。曹操的《蒿里行》描写的正是东汉末年的这种惨境,所以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2.B【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公元200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0年,袁绍挥师10万南渡黄河,曹操以3万之众迎战,两军相持于官渡。袁绍率残部数百人逃回北方。官渡之战后的几年中,曹操彻底清除了袁绍的残余势力,基本统一了北方,故选B项。3.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208年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孙刘联军抗击曹操的著名战争。曹操统一北方后率大军南下.孙权和刘备共同抗曹,派周瑜在赤壁与曹操决战。孙刘联军利用曹军不善于水战,用火攻大败曹操。故B符合题意,AC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故此题选B。4.A【解析】据题干“收二川,排八阵,七擒六出,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可知,题干说的是诸葛亮,“取西蜀”指的是赤壁之战后,诸葛亮协助刘备进入四川并占领四川;“东和北拒”是指确定了联和江东的孙权抗击北方的曹操的战略。“水面偏能用火攻”指的是赤壁之战。在赤壁之战中,周瑜指挥孙刘联军以火攻曹军战船,大败曹操,是历史上发生在长江流域的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这副对联是为了纪念诸葛亮。故选A。B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5.B【解析】此题考查三国鼎立的相关知识点。在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起到了重要作用。曹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决定性胜利,但在赤壁之战中曹操被孙刘联军打败,所以B项说法不正确,A、C、D项的说法均正确。故选B。6.A【解析】官渡之战中袁绍一方内部不和,又骄傲轻敌,刚愎自用,屡拒部属的正确建议,迟疑不决,一再地丧失良机。终致粮草被烧,后路被抄,军心动摇,内部分裂,而全军溃败。赤壁之战,曹操失败,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这次战争曹操所以失败,主要原因是曹军

 

七年级历史上册三国鼎立练习题(部编版)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说课稿    下一篇: 三国鼎立作业练习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