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检测题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选择题(本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1.公元200年,在我国北方的官渡发生了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一方号称十万大军,另一方却仅有三四万人,力量悬殊。但弱方却采取火烧对方粮草,使对方军心动摇,从而取得以少胜多的胜利。那么作战双方是()A.刘备与孙权 B.袁术与袁绍 C.董卓与孙权 D.袁绍与曹操2.历史活动课上小明向同学们展示了以下几幅图片,根据如图片判断他探究的主题是()//图1官渡之战示意图图2三国鼎立示意图//图3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图4北魏帝王出御图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3.下列哪一次战役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A.牧野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曹操在208年所写的《龟虽寿》中的诗句。下列对诗中的“壮心”的分析,最恰当的是A.挟天子以令诸侯,获得政治主动B.消灭关中的割据势力,形成三国鼎立局面C.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D.打败南方的孙权、刘备,统一全国5.“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黃河流域。”除了这场战役,中国历史上以少胜的著名战役还有()①长平之战②官渡之战③赤壁之战④淝水之战A.①③④ B.③④ C.②③ D.②④6.下列战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官渡之战②巨鹿之战③淝水之战④赤壁之战。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②①④③ D.③①②④7.图示法能将复杂的历史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如图反映了三国鼎立形势的是()A./ B./ C./ D./8.下列朝代中,曾经定都在洛阳的朝代有()①西周②东周③东晋④东汉⑤曹魏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①②④9.下列表述不恰当的是()A.文景之治为汉代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B.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C.230年,吴国的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和内地的联系D.结束三国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10.如图为三国鼎立形势图,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处政权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B.②处政权大力兴修水利C.③处政权发展造船业,促进海外贸易D.③处政权派卫温率船队抵达夷洲11.下列与三国历史相关的描述,错误的是()A.曹操虽然统一北方,但并不是三国时期的人B.曹丕称帝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的正式形成C.诸葛亮既生活在汉末也曾经担任蜀汉丞相D.孙权曾经派卫温到夷洲加强台湾与内地联系12.魏晋时期,江南地区经济获得迅速发展的原因不包括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B.农业生产技术进步C.海外贸易特别发达 D.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13.两晋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有①自然条件优越②北人南迁③社会安定④南方的生产工具比北方先进A.①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14.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的标志是()A.赤壁之战曹操败北 B.曹丕定都洛阳C.刘备在成都称帝 D.孙权称王建立吴国15..下列事件不是发生在三国鼎立时期的有()①官渡之战②卫温到达夷洲③赤壁之战④孙权称王A.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曹操能接纳能人之言,取得最终的胜利,这全在于用人之道。我们可以细分来看:刘晔、荀政、许攸皆是人才,献上计谋,有化险为夷之功,可说是一计敌万人。至于曹操,他是一个懂得运用人才的人才,能接纳他人之言,故袁绍兵多也不足为俱,正所谓兵不在多,在乎能否调遣。材料二战前曹操的优势是非常大的:第一,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其他诸侯自然在政治正确性上难以争锋;第二,曹操以新胜之军南下,其气自盛;第三,曹操兵力数倍于孙刘两家,不过在曹操兵败……材料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请回答问题(1)材料一中内容是后人对哪次战役的评述?这次战役产生了什么影响?(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次战役前的情景?“奉天子以令不臣”中的“天子”指的是谁?此战役对当时的社会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分析,曹操为什么在材料一反映的战役中以少胜多,而在材料二反映的战役中却以多败少呢?(4)材料三中“壮心”指是什么?请谈谈你对曹操的评价。17.东汉末年的中国历史政局混乱,故事精彩纷呈。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也,抑或人谋也。今操已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以利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1)材料一中“然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检测题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三国鼎立练习有答案    下一篇: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练习题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