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三国鼎立》导学案(无答案)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16课三国鼎立学案学习过程(一)“识战争官渡赤壁奠基础”历史背景:阅读下列材料,问答归纳(1)“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曹操《蒿里行》诗中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步出夏门行》诗中的“壮心”指的是什么?2合作学习:归纳比较背景时间交战双方战争特点结果意义官渡之战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曹操势力逐渐壮大。赤壁之战刘备、孙权势力成为曹操统一全国的障碍。要求:请同学们观看视频解说,把重点内容在课本上做好标记,独立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和同伴携手完成下列表格内容!然后展示: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对比表3.合作探究:(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曹操官渡之战中能以少胜多,而在赤壁之战却以多败少的原因?材料一曹操将汉献帝迎到许,控制了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挟天子以令诸侯”。材料二曹操强调“唯才是举”只要有才能的人,即使出身下层的人,它也注意提拔。他先后下了三次“求贤令”选拔和任用有才能的人。材料三曹操起兵后,因缺乏粮食,招募的新兵有的中途叛逃,有的将领几乎饿死。严酷的现实使他深深体会到军粮的重要性。他决定推行屯田制。材料四袁绍拥兵10万,不听谋事许攸劝告,曹操却赤脚迎许攸。官渡之战大败袁绍。材料五赤壁之战前,曹操考虑到将士大部分是北方人,不习惯水战,就下令把战船连锁在一起,以便平稳。孙刘联军经过商议,让黄盖假意降曹,最后火烧曹营。孙刘联军水陆并进,大败曹军。曹操官渡之战中能以少胜多的原因曹操赤壁之战却以多败少的原因2.历史感悟曹操在两次战争中不同的结局,给我们哪些启示?(三)“观三国天下三分谋发展”1.自主学习:完成下列图表,然后展示国家建立者时间都城发展生产措施魏重视,修建工程.马钧发明的灌溉工具:.蜀蜀相,注重发展经济,改善关系,加速了的的开发。吴吴国发达,发展。230年孙权派率万人船队到,加强了大陆与台湾之间的联系。2.能参与会画三国鼎立简易示意图(四)“悟三国,你说我评表心得”评历史倒退:从东汉末年的统一政权到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为什么?(五)达标练习1.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是()A赤壁之战B城濮之战C官渡之战D巨鹿之战2、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是()A赤壁之战B三顾茅庐C官渡之战D巨鹿之战3、下列人物在三国时期中最先称帝的是()A、刘备B、孙权C、曹操D、曹丕4、三国时,以今天南京作为都城是()A、东汉B、魏C、蜀D、吴5、230年,孙权派卫温将军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即今天的()A、海南岛B、台湾C、澎湖列岛D、辽东半岛6.“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呑吴。”杜甫这首诗所概括的历史与下列哪一位历史人物最为相关?()A曹操B司马懿C诸葛亮D孙权7、三顾茅庐、七擒七纵、空城计、借东风……这些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民间故事,都与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有关,他是()A.曹操B.诸葛亮C.周瑜D.孙权能力提高典型题易错题8、曹操在《蒿里行》这首诗里写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它描写的这一惨境发生在()A.东汉初年 B.东汉末年 C.三国 D.西晋9、对赤壁之战中曹操战败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B.骄傲自满,对孙、刘联军采用的战术未引起重视C.曹军疾疫流行,战斗力减弱D.天气环境(刮东风)使曹军失败10、曹操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曾在《龟虽寿》一诗中写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他的雄心壮志。结合史实你认为他的壮志是()A.消灭袁绍的势力B.统一北方黄河流域C.南下统一全国D.废掉汉献帝11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三国志》材料二(孙刘联军)与操遇于赤壁。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获枯柴,灌油其中……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北军大坏。----《资治通鉴》请回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三国鼎立》导学案(无答案)
上一篇: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6课三国鼎立导学案(无答案)    下一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三国鼎立导学案12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