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课件18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小说是文学艺术作品,其中有真实的历史成分,但作者为了增强小说的趣味性,会加入一些虚构的成分。魏洛阳蜀成都吴建业第16课三国鼎立思考:东汉末年的社会状况如何?军阀割据,混战结合材料,军阀割据对当时社会造成什么影响?人口锐减,百姓生活困苦,经济凋敝。材料一:经“光武中兴”到105年,全国人口达5300万,可东汉末年,只剩下760万。材料二:铠甲生虮(ji)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曹操《蒿里行》群雄逐鹿为统一而战第一篇章官渡之战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形成形成群雄并起的局面,在这些割据势力的连年征战中,袁绍、曹操两大集团逐步壮大起来。袁绍出身于世家大族,在军阀混战中,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势力,成为当时最大的军阀。占有今河北、山西和山东东部,兵多粮足,有10万兵力,他轻视曹操,很傲慢,不虚心采纳部下的建议;统治黑暗,军心涣散。曹操在镇压黄巾起义中,不断发展自己的力量,曹操占据河南一带,实力相对较弱。材料一:曹操多谋善断,很有眼光。在人们都为汉朝的命运担忧时,曹操迎合人心,于196年去洛阳,迎献帝到许,用皇帝的名义向其他军阀发号施令.材料二:三次发布求贤令,选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他们辅佐曹操成就大业。材料三:曹操在北方实行屯田招募农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既保证了军粮又赢得了民心,实力不断增强。思考:曹操的势力何以发展壮大?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招揽人才,重用人才实行屯田,重视农业官渡之战公元200年袁绍(10万)VS曹操(2万)曹操胜利以少胜多为曹操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官渡十万袁军度过黄河,包围白马。曹操声东击西,佯攻延津。曹军立刻东调,前往白马解围,此地袁军几乎全军覆没。鉴于敌强我弱,曹操只能撤退至官渡一线设防。袁绍自恃兵多粮足,继续南下,与曹军在官渡僵持。曹操得知袁军粮草在乌巢,率五千轻骑,伪装成袁军,直达乌巢,烧毁袁军粮草。袁军人心动摇,不战而乱,7万人全军覆没。袁绍带800骑兵逃回。(公元200年)白马黎阳乌巢延津官渡官渡之战动脑筋:曹操为什么能在官渡之战中打败实力强大的袁绍?(1)政治上:(2)经济上:(3)军事上:(4)人才的使用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实行屯田,重视农业生产战术得当曹操招贤纳士,而袁绍不善用人,骄傲轻敌。袁绍曹操官渡之战后的形势曹操官渡之战后的形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不已。--曹操《龟虽寿》壮心看图说话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诸葛亮《隆中对》三顾茅庐隆中对策三分天下(九江西南)赤壁之战3、赤壁之战公元208年曹操(20万)VS孙刘联军(5万)孙刘联军胜利以少胜多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论从史出分析探究: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1、官兵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瑜部将黄盖曰:“……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三国志》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分析出曹操的劣势:劳师远征,士卒疲惫;北人不习水战……在曹操兵败赤壁中,传统的史学家强调其思想轻敌骄傲。如张作耀《曹操传》说:“曹操其人极易激动,易被胜利冲昏头脑”。2、孙刘联军制定了正确的战术。3、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松懈、轻敌赤壁之战曹操惨败---无力南下孙权---巩固江南刘备---巩固与发展三方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统一条件不成熟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三国鼎立天下分裂第二篇章请说出图中三国的名称、建国时间、建国者和都城。孙权229年建业魏蜀吴三国鼎立刘备221年成都曹丕220年洛阳二、三国鼎立魏:蜀:吴:屯田、兴修水利,北方生产明显恢复发展发展经济,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开发江东;发展造船业,230年,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台湾),发展了海外贸易,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三国的治理与开发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条件多少群雄并起政权林立三个局部统一政权三国处于分裂时期,这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东汉末年三国时期1.群雄并起三大军事集团政权林立魏蜀吴政权2.经济衰微经济恢复发展3.人口锐减人口增多历史的进步乱二00年战官渡,曹统北方基础奠;二0八年战赤壁,孙刘抗曹鼎足现;魏蜀吴国三鼎立,曹丕孙权刘备建;三国经济大发展,各有秘籍抓生产.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课件18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31    下一篇: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12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