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九年级下册

第15课无言之美教案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无言之美   1.阅读文章,把握作者行文思路。2.学习举例论证的法。3.认识艺术中的无言之美,培养好的审美素养。1.学习举例论证的法。2.认识艺术中的无言之美,培养好的审美素养。一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 (设计者:   )一、导入新课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B:大荒漠中一缕炊烟升起,因为没有风,所以它显得特别直;远横着一条大河,落日好像自河面上升起,看起来格外的圆。比较A与B两个句子,你觉得哪个句子更美,更能打动你?学生明确:A句,虽然B句描写得十分详细,还括了A句中的景物,但是,它却没法像A句一样呈现出悲凉雄浑的意境。教师再问:明明B句描写得更加详细,为反而还达不到A句的效果呢?难道是因为说得太多反而不够好?也,今天的课文内容,能解答这个疑问。【教学提示】教师亦可以选择其他意境深远的诗句作为教学导入,引导学生关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在言外之句,引导学生关注文学作品中的“无言”现象,以便深入把握课文。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实。桐城人。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美学的人。他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沟通了西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沟通了旧的唯心主义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沟通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美学和当代美学。他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目标导学二:把握行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1.作者是如引出“无言”这一话题的?作者认为“无言”的意蕴,应该从哪面着手研究?明确: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子贡的对话引出“无言”的话题;作者认为要探究“无言”的意蕴,应该从美术的观点去研究。2.请阅读表现言意关系的语,用一句话概括言和意之间的关系。言所以达意,然而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是缥缈无踪的。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明确:用一句话概括言与意的关系,即“言不尽意”。3.作者对文学的定义是怎样的?明确: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美术。4.作者在文中提到了一个尽善尽美的条件,作为以言达意的文学,能否满足这个条件?不能达到这个条件,文学是否还能达到美呢?明确:“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完全传达情绪意旨”,因此难以满足“尽善尽美”的条件。但文学依然有“美”的境界,因为作者认为对表达全部意旨,不仅是文学,“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唯不能,而且不必”,意思是意

 

第15课无言之美教案
上一篇:无言之美教案2    下一篇: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5课无言之美导学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