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计划总结 > 语文计划总结

《坐井观天》课堂实录评析

所属栏目: 语文计划总结  更新时间:2020-12-23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李老师在讲授《坐井观天》一课时,针对二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加强朗读和发展思维,培养有条理说话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认识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动形象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成语的意思。听课时发现他们班的孩子不仅课堂纪律表现好,在思维的撞击上更凸显了很多火花。这些值得肯定与发扬。总体可终结以下五个特点

  一、情景创设,激发兴趣

  李老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学生喜于乐见的故事形式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一个生动的故事开头不仅吸引了孩子,更激发孩子探究问题的欲望。

  二、联系文本,夯实双基

  李老师在本课的生字词教学中,并是不把生字词孤立出来,而是在课文落实进程中,自然而然地穿插进来,例如“沿”字的教学,通过对小鸟落在井沿上的图片摆放,简洁地解释了什么为“沿”,对重点笔画“竖弯钩”也特别指出来了,更是对“沿”做了延伸,从学生生活经验、实际出发,如“桌沿”、“杯沿”等等。在其他字词教学中,我觉得他对“落”的字义的落实真的表现得很好,凸显了小鸟的累。当然,其他字词“无边无际”等也都有一定的延伸和拓展,对学生的说话做了一定的训练。

  三、指导朗读,授之予渔

  教师要给学生有较多的读书时间,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李老师安排学生读书,每次都有明确要求。读书时思考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都向学生交代清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反复读课文,大部分内容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对暂时不懂的问题,既不急于解答也不轻易放过,而是适时地要求学生再读课文解决。特别强调边读边思考,使朗读、提问紧密结合。学生提出不知道青蛙和小鸟为什么要争论天的大小这个问题,教师因势利导,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通过看插图、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在此基础上,教师又组织学生讨论、释疑。

  四、深层理解,巩固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要抓住语言因素,突出语言文字训练,通过适当的练习,巩固并综合运用已学过的语言文字。李老师不仅注意让学生反复练习读书,还重视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说话能力。在朗读和说话的训练中,通过充分讨论,落实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学生读了青蛙认为小鸟说“大话”那段文字后,教师先让学生弄懂什么是“大话”。同学们逐一解释为“吹牛”“做不到,也要把它说出来”“没有根据的话”“假的”“太夸张了”,经过教师的不断点拨,学生对这个词的理解逐步向课文中所表达的意思靠拢。在组织学生讨论“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含义和这个成语是批评有什么错误的人这一问题时,老师强调要求学生把先后几个同学的发言连起来说完整一些……这样的说话训练不仅巩固课文中所学的知识,而且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五、回归课题,留有空间

  这是令我意想不到的环节,在教学最后,李老师又重新回归课题,再次深入理解“坐井观天”,“观”的意思什么?并且在之前对青蛙为什么会认为天很小,做了一次现场试验,知道是井壁的挡住了青蛙的视线,才令青蛙观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补充词语“井底之蛙”,有了现实教育意义,告诫孩子们不能做自以为是的井底之蛙。

  李老师的课非常生动,令我收获颇多,唯一令我觉得不足的地方是,之前的一些朗读是为了对后面孩子的分角色表演朗读打下基础。因此,我认为,在表演读之前就应该要落实朗读时要体现自以为是的青蛙,耐心的小鸟。而不是等表演读开始了,李老师再去强调,你要读出“自以为是”的青蛙;“耐心”的小鸟。

  总之,在李老师身上我看到了他扎实把控课堂的能力,流畅的教学环节的衔接,注重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金钱的魔力》评课稿    下一篇:《望庐山瀑布》教后反思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