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计划总结 > 历史计划总结

中学历史课程方案

所属栏目: 历史计划总结  更新时间:2023-01-23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一、 指导思想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为了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提升自身素质,向学习型、发展型人才过渡,我们积极参与到历史研修活动中,将制定如下的方案。

  二、历史学科课程理念与目标

  1.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

  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历史教师要真正“教好”历史,就必须树立全新的教学目标观。我们要高举“科学”和“人文”两面大旗,围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历史思维能力,拓展历史学习的知识范围,形成更为厚实的知识基础,汲取历史智慧来启迪人生,增强历史洞察力和使命感几个核心要素进行课程开发与开设。

  2.历史学科课程目标

  以江苏省深化课程改革“调结构、减总量、优方法、改评价、创条件”的总体思路为指导,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坚持“以教育立德,以人文树人”的办学理念,构建具有二中特色的历史课程体系,让我们的学生有比较全面的做人和成才的基本素质,具备持续发展的潜能,除了共同的学业基础外,还要有一定的个性特长基础,増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拥有专长知识和富有人文情怀的优秀初中生。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倡教师广泛猎取书籍,促进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提升。

  三、历史学科课程设计框架

  1.设计思路

  初中历史课程的设置,体现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样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初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落实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代表的优秀精神实体,陶冶学生关注人类发展和关爱人类文明成果的高尚情操。

  初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

  初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历史教学评价的改进,形成评价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全面实现历史教学评价的功能。

  2.课程体系三阶段

  (1)七年级:感受历史,培养兴趣。在进行中国古代史内容教学的同时,开始一些适合七年级学生认知水平的社会实践类的课程,如参观金坛博物馆,梳理从原始社会至今,金坛历史的发展脉络和特点;参观段玉裁纪念馆,了解清朝时期的文化特点等,让学生走近历史,蛮族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终身发展的需求,培养历史兴趣,感受历史情趣,增强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2)八年级:感悟历史,启迪智慧。八年级历史的教学内容主要为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时间跨度虽小,但人物众多、事件繁琐、时代变动剧烈,再加上考试角度较多、难度较大,学生学习起来容易丧失学习兴趣和信心。因此,针对八年级历史的教学,教师应注重重组教材内容,紧扣历史发展主线,利用中国社会性质的转变、中国人的探索、人物列传、重大会议列表等多种形式进行专题化教学。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积累,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感,直观感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新形势下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九年级:提升能力,学以致用。因为要参加中考,对学科复习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一定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促使其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应试技巧的指导,使学生更进一步熟练掌握历史和认识历史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例如:识别和运用与教学有关的历史地图、图片、图表;搜集和整理与历史学习相关的材料;叙述重要的历史事实;解释重要的历史概念,分析和评论重要的历史问题等,为中考做好准备。

  四、课程计划

  初中历史课程历史跨度长、内容多、范围广,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这是历史教师一直研究摸索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反复观察、分析及对其心理特征、爱好兴趣等方面的研究,逐步摸索了各类学生的特点及心理要求。从初中一、二年级的学生来看,年龄较小,形象记忆力强,比较适于直观地观察事物,而在观察具有间接性的历史现象时往往会有一定难度。比如在上历史课时,学生喜欢听有趣的故事,对较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往往由于趣味性不强很难集中注意力,常常出现上课思想走神、做小动作等现象。由此看出,初中一、二年级学生的有意注意能力较差,思维和理解能力较弱。根据这一特点,授课时应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人手,实施教材内容具体化、形象化、通俗化,以提高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消化。初三学生逻辑思维比较强,针对他们的特点,在教学中增强思维、判断、推理方面的教学,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1.教材内容具体化。

  就是在授课时,把课程内容的主要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简单易懂的小题,由表及里、由浅人深。通过解答小题,加深对主要问题的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具体化有助于适应学生无意注意力强的心理特征。通过内容化解,学生们感到简单易懂,易学易记,加上利用一些直观的辅助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为增强。通过对小题的逐个领会,从而掌握了课程内容中的主要问题。教材内容具体化,关键要科学、合理。分解出的若干小题,要紧扣主题,为主题服务。比如在讲授商鞅变法时,就不能抛出让学生讲述商鞅变法的史实,问题对初一的学生来说太大,不知从何下手,如果把问题分解出若干小问题,学生就好回答,如可以分解为商鞅变法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在哪国变法?变法的目的是什么?内容和意义分别是什么?变法的目的达到没有?你从内容的哪些方面能反应出变法的目的等,通过把大问题化解为小问题,浅显易懂,学生就容易回答。学生学懂了,自然就乐于学习,产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2.教材内容形象化。

  就是在授课时,充分调动一切手段,利用直观的方式,如讲故事和利用图片、照片、地图、实物、幻灯、投影、录像等资料乃至结合实地考察教学,形象地对历史知识作形象的讲述,提高教学的感染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授商朝的青铜器时,把商朝时期的青铜器图片尽量多地展现给学生,以此为主线提出若干个小题,即商朗时的了铜器有几种?商朝最大青铜器是什么?又是如何制造出来的?青铜器的特点是什么?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青铜器的出现说明了什么问题等。学生们通过直观的了解和联想,最后找出了正确答案,得出了正确的结论,从而对商朝青铜器的发展有了系统的认识,特别是对奴隶创造历史;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发展动力这一历史结论有了深刻理解。教材内容具体化的教学方法,不仅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实现了学生领会内容的最佳效果。

  3.教材内容通俗化。

  通俗化的目的在于扫除学生思想的畏难心理,增强学习自信心。在过去教学中,一些学生反映历史课时间跨度大,人物、地点、事件内容繁杂,单纯靠死记硬背知识不牢固。常常有的学生对一些课程内容背下来却不清楚是什么意思。针对这一情况,要在全面熟悉教材的基础上,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和语言表述给学生,帮助学生学会记忆和领会要领和决窍。其次要来取启发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所学的课程内容要注意引导学生逐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促使知识掌握的牢固性。再次,要充分发挥初一、二年级学生敢提问题,大胆发言这一特点,启发学生钻研问题,在提出和解答问题中,实现相互感染,相互启发、相得益彰的教学效果。

  对于九年级的学生,在教学中尽量避免问题简单化,问题有一定的难度且适合他们的年龄、学识,多提供材料发展他们的思维。

  1.正确理解开卷,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中考历史开卷考试并不是多数同学或家长认为的翻书就能找到答案。实行开卷考试的目的是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鼓励学生创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试题的主要特点是灵活性大、综合性强、开放性程度高。尽管死记硬背的知识少了,但是基本史实、基本历史概念还是需要记忆、理解和运用的。只有把基础知识熟练掌握,才能在考试的有限的时间里游刃有余,取得理想成绩。

  2.抓住重点,有的放矢

  历史复习内容较多,一共考七本书,但历史课时相对较少。虽然《中考说明》规定了考试内容,但历史知识是相互联系的,因此我们必须合理地利用时间,全面地有重点地复习,这样才能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复习时教师首先要全面系统地进行复习,同时又要有侧重点,重点是什么呢?就是《历史考试说明》里的考查内容及要求,复习时这部分内容要强化。此外,我们认为八年级上册列强侵略史、近代化探索史,下册的巩固新生国家政权的措施、改革开放等等,我们认为他是重点的他不一定会考。九年级上册是整个初中阶段历史复习的重点内容。针对考试说明,我们打算结合考纲出一份资料来复习。就是标上书码,复习指导的页码,便于学生在考试时间内更快的找到答案。

  3.关注热点,政史结合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辨证地观察、分析历史和现实问题是新课改的重要精神之一,也是近几年来中考历史试题命题方向。因此在复习时,学生要关注国家、人类和世界的命运,平时多注意联系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培养信息探索的能力,开拓思维,以史为鉴,学以致用。

  4.注重应试能力的提高

  基础知识掌握了,能力提高了,还要提高考试、答题的能力。特别是应试的技巧,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我们认为学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审题,在平日练习和考试过程中一定要仔细审题,题目问的是什么要弄明白,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回答,千万不能草草看一眼就解答。

  (2)对课本内容一定要熟悉,我们对学生的要求是,做选择题尽量不看书,材料题和问答题一定要看书。

  (3)注意合理地安排考试时间。

  五、实施步骤

  1.精心准备自己的研修课程,激发学生认知兴趣,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

  2.加强与强校老师的多方位多层次的交流,加强同科教师的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3.在教研中开展听评课活动,在实践中进行研究。

  4.教学和研究相结合,掌握教育科研的理论和方法,掌握新的教育技术和手段,提升驾驭课程的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六、课程评价

  1.在平时的教学中每位教师要紧紧按照该计划来学习相关的理论,并要多做教学实录、多写教学体会,及时总结教学经验,用以指导日常教学实践,从而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要通过上互观课、研究课向其他教师展示和汇报自己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阶段性成果。在这一活动中大家要做到积极投入、相互学习,缩小差距、共同提高。

  2.根据教研员对学校历史教学现状的调研反馈,深刻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继续研讨如何更好把握教材、把握课堂。

  3.每位教师要真正把教研活动看作促进自己专业成长的机会,积极参加每次教研活动,乐意接受并认真完成组长分配的各项任务,为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献计、出力。

  4.学校对课程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既关心学生的成绩,又发现和发展学生各方面潜能,重视对学生的意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评价方案从尽量满足的愿望出发,注重对话、开放与反思。转变等级性区分,针对每个学生特点扬长补短,促进他们的个性健康发展,关注过程、尊重差异,使历史课程获得可持续性发展。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秋季学期九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下一篇:初一历史教学经验总结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