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化学论文

利用化学课堂教学,充分渗透环保知识

所属栏目: 化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促进了社会各项事业的迅速发展,使人民生活更加丰富、更为方便,由此也带来各种公害以及破坏自然环境的隐患。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利用,人类既是环境的创造物,又是环境的创造者。人类要生存,就必须保护好自然环境。只有当人们,尤其是作为新世纪劳动者的中学生普遍树立起保护环境意识之时,才能形成社会力量,来共同保护人类自身的生活环境.所以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可见,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以获得有关的知识和经验。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更应着重于理论联系实际和基础知识面的扩展上。在传授、探索化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联系环境保护的知识,重点介绍大气水体的污染及其防治措施,简明介绍当今世界关注的环境问题,这样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学生深切地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应用的认识。

那么,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应怎样渗透环境保护知识呢?

一、学习了“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了解空气污染的相关知识后,介绍“酸雨”

含硫、氮燃料的燃烧,化工生产中废气的任意排放。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含量增加而形成酸雨。40年代英国工业城市伦敦的“酸雨”,50年代美国某些工业城市的“酸雨”。80年代以来我国南方重庆、贵阳等工业城市大面积的“酸雨”,都给人们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危害。“酸雨”可以使工业机械锈蚀,寿命缩短;可以使河流、湖泊中沉积的某些重金属元素化合物溶出,从而进入鱼、贝体中,这些有毒的重金属元素通过食物链而危害人类的健康;可以使土壤酸化,造成农作物的大幅度减产;可以使一些价值很高的古文物腐蚀。因此,我们应该注意:①减少污染源,采用低硫的煤,或者对含硫燃料进行加工脱硫。②开辟新能源,如太阳能、原子能、水能、风能、氢能的开发利用。③优化产业结构,对工业废气进行综合处理,提高回收利用率,化害为益。

二、学习了“性质活泼的氧气”的知识后,重点介绍“臭氧层空洞”、“光化学烟雾”

作为致冷剂、发泡剂、喷雾剂和清洗剂的氟利昂产量和应用的不断增加,使进入大气的氟利昂大量积累,导致了臭氧空洞的形成。在太阳辐射作用下,氟利昂发生光化学反应,加速了臭氧的分解,使臭氧层中臭氧减少,从而形成了臭氧层“空洞”。含硫、氮燃料的燃烧,化工生产中废气的任意排放,当氮、硫的氧化物在人类生活的空气中当浓度达到一定程度,经过光化学反应,便形成光化学“烟雾”。1952年美国洛杉矶发生了世界上首次“光化学烟雾”,称为“洛杉矶烟雾”,有500余人在此事件中丧生。1995年6月2日,我国上海市也发生了“光化学烟雾”事件。光化学烟雾能严重地刺伤人的眼、鼻、喉,严重时可使人呛出眼泪,引起呼吸道感染,这是自然向人类发出的警告。太阳辐射的光经过臭氧层时,对地球上的生命有害的紫外线大部分被吸收,从而保护了地球上生命的存在和延续。臭氧层“空洞”的出现,使太阳辐射的紫外线穿过“空洞”直射到地球,从而祸及寰球生灵。近几年来人类癌症、眼科疾并皮肤病及一些无名病不断地发生,一些植物不明原因的枯死,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便是紫外线辐射。有人预言,到2075年世界上皮肤癌患者会因臭氧层空洞而显著增多,紫外线也可刺激人的眼睛,到那时白内障病人数也会大增。因此,减少污染源,开辟新能源,优化产业结构,对工业废气进行综合处理,提高回收利用率,化害为益,以消除氮、硫的氧化物。同时应该限制超高速飞机的飞行,它排放的氮、硫的氧化物对臭氧层的破坏尤其严重。氟氯代烷是致冷剂的主要成份,应限制使用氟氯代烷。目前,新型的无卤制冷剂已经合成,并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

三、学习了“奇妙的二氧化碳”的知识后,介绍“一氧化碳污染”,重点介绍“温室效应”

在进行初中化学一氧化碳性质教学时,教师要向学生介绍一氧化碳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它可以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重者使人死亡。例如1984年印度地下毒气(一氧化碳)罐泄漏,造成25000人死亡,5万人双目失明。

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我们称为“温室气体”。含碳燃料(如石油、煤)的燃烧,动物的呼吸,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工业生产中废气的任意排放。更重要的是森林的大面积毁坏,绿色植物的减少,破坏了人与自然界及生态系统之间的固有平衡,导致二氧化碳过剩并不断增加。由于“温室气体”阻碍了地球上能量的扩散,使地球表面的温度升高,气温变暖,水的蒸发速度加快,大气环流紊乱,造成旱、涝等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温室环境使害虫、老鼠的繁殖速度加快,严重地危害人类的健康和植物的生长。有资料报道,由于地表温度的升高,极地及高山的冰川和冰冠开始融化,加之温度的升高引起海水体积的膨胀,可能导致海平面水位上升,使一些沿海平原和三角洲淹没,土地减少,引起世界性的人口流动,增大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以防止“温室效应”的产生。最简单、最实在的措施首先是大力发展绿色植物,植树造林,还地球山青水秀的本来面目,恢复生态系统之间的固有平衡。其次,控制污染源,减少含碳燃料的燃烧,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充分利用电能、太阳能等,同时寻找新的、无污染的燃料,开辟新能源。

四、学习了“自然界中的水”的知识后,介绍有关水体污染

地球有水球之称,地球上水的总量估计有13.6亿立方千米,其中有97.2%是海水,2.15%是冰山和冰川的水,人们可利用的淡水只有总水量的0.65%左右。我国更是一个贫水国家,大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水体的污染,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危机。早在1977年我国就发现七大水系、湖泊、水库、部分地区地下水和近岸海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20世纪90年代,淮河是我国水污染最严重的一条河流,并且已危及到全流域1.5亿人民的生存和子孙后代的敷衍。水的污染物主要有:①植物和动物物料;②细菌和病毒;③化学肥料;④杀虫剂、洗涤剂、石油及其加工产品等难降解的有机物质;⑤煤矿和工厂排出的酸及其他矿物与化学物质;⑥由土壤冲刷而来的沉积物;⑦从开采和加工放射性物质而来的废物及使用后的放射性废物;⑧工业排放的废热等。因此,我们每个社会公民,都应该注意防止水体污染,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不应该成为环境污染的祸首,而应该是美化环境的先导。因此,初中化学教材中涉及环境教育的内容很多,教师要尽量因地制宜地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把环境保护的知识贯穿于始终,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用先进的科学知识指导工业生产,优化产业结构,变废为宝,保护环境,美化地球。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化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浅探    下一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浅谈洋思教学模式的应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