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校科室范文 > 政教处范文

班主任培训资料:如何让小浩彻底告别网瘾

所属栏目: 政教处范文  更新时间:2014-07-29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早上第一节数学课上,全班同学都在精神百倍的听课,小浩似乎有些精神萎靡,感觉很困倦的样子,时不时地打着瞌睡。学生做练习时,我走到他身边,轻声问:"身体不舒服啊?","没有,就是有点困",小浩不好意思的低头做练习,但很明显这节课他完全没有听懂,对简单的习题无从下手。

  这样的情形持续了近一周的时间,其他任课老师也在反映小浩的上课状态不好,同时小浩的作业质量开始下降,偶尔情绪有些暴躁,中饭吃得很少,课间休息时,其他同学都在教室外玩耍,而小浩却经常是趴在桌子上睡觉……种种迹象表明,小浩最近的睡眠出现了问题,也有可能不仅仅睡眠的问题。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与小浩进行了第一次谈心。  "最近我发现你上课的状态似乎不太好,是身体哪里不舒服吗?"我问。  "没有。"小浩低着头,简略回答。  "老师发现你每天都很困的样子,是不是作业做到很晚啊?"  "还行吧。"小浩似乎有些抵抗我的提问。  "那一般你作业做到几点钟?"我继续追问  "大概九点左右吧,有时候会再晚一些。"  "那之后你都做些什么呢?"  "不做什么。"小浩似乎在回避什么。  "那就是说你一般作业完成后大概九点左右就睡觉了?还是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有时候会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小浩回答。  "那平时你都喜欢做些什么?比如说上网聊聊天啊?"我试探性的询问。  "有时候上网会聊聊天,但一般都是和自己的同学聊天。"小浩谈到网上聊天时抬起了头。  "噢,除了聊天,还在网上做些什么呢?"  "有时候会打打游戏。"小浩看着我,似乎在观察我对上网打游戏的看法。  "现在很多同学好像都很喜欢网上打游戏,看来是蛮吸引人的。"我没有否定上网打游戏,想了解更多小浩自己的想法。  "是啊,不过我基本上不和咱们同学打游戏,他们的水平太差了,没意思。"小浩的这句话似乎在告诉我他的游戏水平不错,并且引以为豪,同时,也暗示我,他的游戏水平不是一天两天能够锤炼成的……  结束了第一次谈话,我感觉小浩上课状态较差的原因是沉迷于网络,晚上睡眠不好。为了进一步证实情况,我询问了班级几位平时和小浩比较要好的同学。几位同学直言不讳地告诉我同样的事实:小浩的游戏水平很高,每天晚上都会打游戏至深夜,家里人也不怎么管他。同时,小浩认为以他的水平和资质以后完全可以从事游戏开发,现在的学习没什么用处。我感到事态严重,但面对正值青春期的小浩,不能采用强用的阻断措施,否则只能激起他的逆反情绪。为了进一步理解和帮助小浩,寻求更佳的解决方案,我决定找小浩的母亲深谈一次,争取联合家庭的力量共同帮助他。  小浩是单亲家庭,他出生后因父母工作繁忙就寄住在奶奶家,周末父母来看望或是接回自己的家住。到了小学五年级,小浩开始回自己家住,但没多久,父亲意外去世。这以后一直与母亲生活在一起,而母亲对他也一直比较溺爱。以上情况刚接手这个班级时我就了解了,但因为现在这样的家庭并不少见,所以并未特别在意。这次在和小浩妈妈深入交流后,发现了不少与小浩沉迷于网络相关的影响因素:爸爸去世后,妈妈觉得不应该让年幼小浩感受失去了父爱,于是加倍的"爱"小浩,买高档的运动鞋、换液晶电脑、尽量满足小浩所有的要求……平时,母子两个在家里也很少交流。妈妈稍微在学习上对小浩提出一点要求,就会遭到小浩的"愤怒和讨厌"。晚饭都是小浩在电脑前解决,周末就一个人打电脑游戏。就这样,到了七年级,小浩网上游戏的时间越来越长,有时甚至到半夜,妈妈提醒他不要玩的太晚,小浩根本不理睬,完全忽略妈妈的管教。妈妈很伤心也很苦恼,为什么自己这么"爱"孩子却得不到理解?为什么自己的话孩子就是不听?  针对小浩妈妈的苦恼,我一方面从孩子心理的角度帮助她理解怎样才是真正的亲子之爱,另一方面建议她可以通过书信交流的方式加强与孩子的心灵沟通,在日常生活中,与儿子多些肢体上的接触,给儿子一些抚慰等,以弥补小浩年幼时缺乏的母爱,逐渐增强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和信赖感。同时,介绍了青春期孩子逆反心理的一些特点,让小浩妈妈知道平时小浩对自己的态度不好,很多可以用青春期逆反来解释,而并不完全是对自己的"愤怒和讨厌",从而缓解其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压力和焦虑。  在与小浩妈妈交流的过程中,我还发现小浩从小学五年级开始打游戏,一般是作业完成后就开始玩。刚开始玩的时间并不久,表现得挺有自控力。但到七年级上学期开始游戏的时间慢慢延长,有时会到半夜,平均每天游戏的时间大概6-7个小时,早上有时醒不来就以生病为借口不来上学,生物钟出现紊乱。结合小浩最近的精神状态,精神萎靡、食欲下降、情绪易激动、注意力下降等,可见判定小浩的上网行为已经达到了网络成瘾的程度。七年级是个明显的分界线,但这一时期小浩发生了什么事情吗?我仔细思考,七年级这一阶段是青春期表现明显的开始,这一时期,青少年非常关注自己在群体中的角色、位置,同龄人之间的交往逐渐占据青少年的心灵,而这一时期同龄人之间交友的主要标准如兴趣爱好、学习成绩、外貌等,其中学习成绩是学生比较敏感的。进入七年级,小浩的学习成绩一直不太理想,一方面。从学习的内容来讲,七年级较六年级难度有所提升,另一方面,小浩的学习习惯一直不太好,而班级大部分学生相对比较优秀。可能在这样的情况下小浩感觉到学习的压力逐渐增大,学习成绩与班级同学的距离越来越大,进而影响到他在班级的人际交往。于是,小浩可能开始转移自己的心向,在网络中寻找成就感。同样,在家庭中,因为没有交流的对象,小浩也只能在网络中寻找心灵的支持。  带着这样的设想,我与小浩进行了第二次谈心。谈到自己的家庭,小浩的情绪有明显的抵抗,直白的告诉我父母对他来说就是代名词,没有什么意义,可能就是给零花钱吧。谈到现在的学习,小浩承认不喜欢学习,认为学习没什么用处,也没什么乐趣。谈到网络,小浩神采飞扬,为自己高超的技术自豪不已。他非常陶醉于网络游戏,觉得一天不玩游戏,就浑身难受,生活都失去了色彩。谈到以后的出路时,小浩认为可以以电脑网络为生。对这一非理性想法,我采用面质、举例的方式与他共同分析以网络为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对比网络与学习对以后成长各自的利弊。通过对比,小浩对学习的看法有些转变,不再完全否认学习的益处,但面对现在的学习状况表现出畏难情绪。在要求晚上逐步减少上网时间的同时,我建议从改变现在学习习惯为起点,逐步调整。于是,我们制定契约,从上课这一环节做起,坚持每节课听20分钟以上,由同桌作为监督,逐步改善,如果做不到,就取消一节体育课。一周的时间,小浩表现出明显改变的意志,即使再听不懂的英语课他都坚持不睡觉,部分老师对他的表扬也逐渐增多,作业质量有所提升,甚至会主动请教老师问题。

 

    

  就这样坚持了近两周的时间,小浩来找我,说部分任课老师偏心,自己都这么努力了,老师都不在意他。于是,我和几位任课老师就小浩的情况进行了交流,几位任课老师似乎有些意见不统一,有些认为小浩依赖性太强,就应该让他自己多锻炼锻炼;有些急于求成,认为小浩的改变速度太慢;另外一部分老师比较积极配合,愿意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给予关注。面对任课老师们不同的意见,我有些"不知所措",我无权要求老师们统一意见,但深感若意见不统一,无法形成合力,契约很难有效执行。就这样,契约继续执行,小浩的情况潮起潮落,当然伴随的是小浩网上游戏的时间也是此起彼伏,凡是一段时间学习上有起色,上网的时间就少些;如果一段时间学习内容较难,上网的时间又开始长了。  在契约执行的过程中,我通过家访、电话等形式坚持与小浩妈妈的交流,给予必要的家庭教育指导,同时请小浩妈妈给予孩子更多心灵的关注,尤其是书信交流,但小浩妈妈反馈自己写了一封信,儿子看都没看就扔了,就没继续坚持。对于家庭教育的一些观念和做法,小浩妈妈表面上听进去了但实践的较少。由于没有架起亲子之间交流的桥梁,小浩在家的时间里似乎"无聊"的多,上网成了小浩打发时间的最好方式。同时,青春期的逆反心理加深了小浩对妈妈的不满情绪,母子间的冲突较多,这也促使小浩在家的时间里"只能上网,否则很无聊"。一个学期的时间很快过去了,其间小浩有几次突出的表现,如主动早起背英语、主动向老师请教问题等,但都未能坚持下来。上网时间除契约执行的前两周有明显变化外,其他时间没有减少,甚至有几次会因为网上游戏的时间太长,第二天早上醒不来就不来上学了。我的鼓励在小浩身上的力量似乎越来越微弱,是他没有意志力坚持不下来,还是周围的支持系统仍然不够有力,不能监督小浩将之内心的积极因子持续发挥出来?或许,还有哪些深层次的因素在影响着小浩的心理状态,需要我继续挖掘?我还需要努力,可是方向在哪里呢? 综合评析:  一、面临的问题网络成瘾是当前学生中表现出来的越来越突出的一个问题,也是我们班主任所面临的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学生网络成瘾的表现、特点和成因等是各式各样、因人而异的,因此老师处理的方法也会各不相同。本案例中的小浩从小由祖辈抚养,小学五年级才回到父母身边,但不久父亲就因意外去世,成为一名单亲家庭的孩子。母亲对小浩溺爱的结果是亲子关系不良,小浩会对母亲的管教产生"愤怒和讨厌",而母亲对小浩的所作所为基本是无能为力。  小浩在课堂中表现出精神萎靡,时不时地打着瞌睡;作业质量开始下降;偶尔情绪有些暴躁;中饭吃得很少;课间休息时,其他同学都在教室外玩耍,而小浩却经常是趴在桌子上睡觉……每天晚上都会打游戏至深夜,家里人也不怎么管他;小浩认为现在的学习没什么用处,其学习成绩也排在全年级的倒数几位。平均每天游戏的时间大概6-7个小时,早上有时醒不来就以生病为借口不来上学,生物钟出现紊乱。非常陶醉于网络游戏,觉得一天不玩游戏,就浑身难受,生活都失去了色彩。以上情况显示,小浩有明显的网络成瘾倾向。  二、郭老师处理过程中值得借鉴的做法  1、发现问题后及时了解了解学生的感受和想法,这是郭老师做的很成功的一个地方。不少班主任碰到问题后经常急于将问题直接指出来,让学生承认错误,并施加说服教育,试图让学生改正缺点,但效果往往不理想。这里郭老师从关注学生的身体状态、关注学生的感受着手,"最近我发现你上课的状态似乎不太好,是身体哪里不舒服吗?" "老师发现你每天都很困的样子,是不是作业做到很晚啊?"……这些问话表明了老师对小浩的关心,拉近了双方的距离,为进一步深入交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继续的对话让郭老师了解到上网聊天、打游戏是小浩"自己喜欢的事情",小浩的游戏水平不低、并且引以为豪。因为在这个过程中郭老师没有否定上网打游戏,没有简单地评判此事的是非、对错,所以使小浩得以表达他的真实感受和想法。  2、多渠道了解信息,避免因片面形成错误的结论和归因。一个问题的解决,有待于对它的全面了解和正确判断。小浩的网瘾倾向是怎么形成的呢?各种因素又在其中发挥什么样影响呢?为了进一步证实情况,郭老师询问了班级几位平时和小浩比较要好的同学;找小浩的母亲深谈一次;和几位任课老师就小浩的情况进行了交流……这些做法不仅帮助郭老师更加全面地了解了事情的原由,也对小浩成长过程中的一些细微变化有了新的、深入的认识。而这对选择、确定一个合适的矫正方案是必不可少的。  3、运用行为契约法来辅助矫治小浩的网络成瘾,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成为小浩值得信赖的朋友的基础上,针对小浩内心的非理性想法,郭老师对小浩进行了认知调整(采用面质、举例的方式与他共同分析以网络为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对比网络与学习对以后成长各自的利弊),同时使小浩认识到改变目前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成绩差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小浩迷恋网络,在网络中寻求成就感),并与小浩协商制定具体的方案--契约。因为契约可以将一些空洞的说理转变为可操作的具体指标,让学生清楚自己首先应该做什么,第一阶段应该做到什么,从而帮助学生一步一步达到预设的目标。于是,我们制定契约,从上课这一环节做起,坚持每节课听20分钟以上,由同桌作为监督,逐步改善,如果做不到,就取消一节体育课。一周的时间,小浩表现出明显改变的意志,即使再听不懂的英语课他都坚持不睡觉,部分老师对他的表扬也逐渐增多,作业质量有所提升,甚至会主动请教老师问题。由于学习上有起色,小浩的上网时间也缩短了。  4、积极寻求并指导家庭的支持。研究发现:家中能上网和单亲家庭以及消极的家庭教养方式易于使初中学生网络成瘾。许多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事例都表明,家庭环境是导致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最重要的外在因素,于是,如何从家庭教育切入,对网络成瘾的孩子进行辅导就显得至关重要,它往往成为矫治网络成瘾者成败的关键因素。本案例中,郭老师认识到家庭因素及其影响是小浩网络成瘾的最重要原因,所以她在对小浩实施辅导的同时,多次找小浩家人了解情况。针对小浩母亲的无助、焦虑和教育方法的不当,郭老师及时给予支持和具体指导。  三、郭老师有待改进之处  综观整个案例,可以看出郭老师考虑的比较全面,付出的也很多,但最终自己感觉不够满意,学生的情况好时坏,效果不明显。问题出在那里呢?她还需要怎样的努力呢?  1、对学生实施的行为契约应该具体、有操作性,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修正。行为契约中必须写明:①明确的期待行为。它是客观可操作的,如每节课的听课时间、每天的上网时间等;②衡量期待行为的方法。如是通过别人记录、描述还是自己记录等;③该行为必须执行的时间。也即该契约的有效时间是一周、一月还是一个学期;④具体的强化与惩罚及由谁来实施。如我做到了这些或者说是进步了,可以得到什么奖励以及由谁来奖励等等。而从本案例的描述来看,郭老师仅仅强调了课堂行为目标(坚持每节课听20分钟以上),而对实施过程中的记录、监督以及强化奖励等相对忽视,使用的一个惩罚措施(如果做不到,就取消一节体育课)对认真听课行为的强化作用未必很有效,对目标行为的分层细化做的也不够细致(如每节课听10分钟如何、听15分钟如何,等等),从而导致小浩学习习惯的改变不明显,网瘾行为也相应出现反复。郭老师可以在跟小浩协商的基础上,按照上述要求,使契约更加具体、明确,同时写明相应的奖励或者惩罚。另外,是将听课作为期待行为还是将上网作为期待行为?也是值得我们认真考虑的问题。一般而言,听课行为比较复杂,它涉及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老师,而上网时间则相对简单,你原来上网4小时,现在减少半小时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所以在小浩同意的前提下,不妨先将上网作为契约中的期待行为,通过奖励的兑现,让小浩享受到减少上网时间所带来的好处。

 

      

  2、对小浩母亲的支持、指导应具体可操作,并逐步深入,坚持不懈。既然认为家庭因素及其影响是小浩网络成瘾的最重要原因,我们就要紧紧地抓住这一点。郭老师与小浩母亲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也指导了一些具体方法,但效果不明显。为什么会这样呢?在案例的描述中我们发现:小浩在家的时间中似乎"无聊"的多;母子两个在家里也很少交流。母亲抱怨为什么自己的话孩子就是不听?但是小浩妈妈了解孩子到底需要什么吗?为什么一定要让孩子听母亲的话?母亲有没有认真倾听过孩子的想法呢?在平时作为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什么?等等。这些可能是不少家长较少考虑的,也是非常需要得到班主任的帮助和指导的。这里,郭老师可以设法让小浩母亲明白,耐心的倾听比简单的说教在交流中更重要,也更能让小浩感受到母亲对他的爱。郭老师可以介绍一些增进相互交流的具体方法:如看到小浩在专心做一件事情时,妈妈可以轻轻走过去拍一下或抚摸一下,同时说"不错!""很好!"等表示自己赞赏的话语。在进行交谈时,先问问小浩的想法,也可以征求一下小浩对自己的看法或要求。即使小浩表达的想法不正确或片面,也不要急于否定并给予正面教育,而是可以问他为什么会这样想,如果这样下去的话自己以后可能会怎么样?等等。另外,如果小浩妈妈对网络也不陌生的话,可以建议双方利用网络进行交流。妈妈可以适当表达对小浩网络技能的欣赏,某些方面可以向小浩请教,甚至可以一起玩游戏……这样可以使双方的关系更加融洽,相互之间更加信赖,小浩妈妈也由此可以对小浩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3、助人自助,积极关注并调动小浩本人的内在力量。老师往往比较看重自己给学生施加的积极影响,而对学生自身有时表现出来的积极因素却关注不够,从而导致对学生的教育效果不明显。其实每个人都会要求上进,都会希望自己获得成功、得到别人的认同和赞赏。案例中的小浩也不例外:其间小浩有几次突出的表现,如主动早起背英语、主动向老师请教问题等……小浩为什么会这样做?说明他内心还是有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还是将学习放在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作为班主任就要及时抓住这样的契机,将小浩的上进心强化、放大。如当了解到小浩主动早起背英语时,郭老师应设法让小浩看到自己努力的效果,并给予鼓励,而不要因为忽略让这种好习惯慢慢消退下去。郭老师可以及时与小浩交流相关情况,关注其具体的做法等。同时可以与英语老师联系,请她在课堂上适时提问小浩,由于每天早上起来背过英语,因此小浩对一些问题应该能答上来。这是英语老师再给予肯定、表扬,一定能使小浩在英语课上认真听课的时间延长。而郭老师也可以根据契约的相关约定再给予小浩奖励强化。这样就能形成一个很好的良性循环,支持并帮助小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降低小浩的网瘾程度。当发现小浩能主动向老师请教问题时,郭老师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对待。同时,郭老师在平时也应该积极找寻并发现小浩内在的积极因素,通过强化、放大,让小浩感受到自己的力量。  4、设法将小浩的网络行为与学习联系起来。从案例的描述可以看出,小浩的网瘾行为与在家无聊、想获得成就感等有很大关系,同时小浩对自己的学习也有一定的期望,结合这些情况,郭老师可在征得小浩同意的前提下,布置一些与网络、电脑相关的学习行为:如帮助老师制作一些教学课件、查找一些相关的学习资料、建立一个班级学习网页请小浩做版主,等等。这些都是令人骄傲的事情,同时又能发挥小浩的网络特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小浩从网络游戏转移到与学习相关的网络行为上。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班主任培训资料:忍不住要去想    下一篇:班主任培训资料:从不言弃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