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地理 >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上册地理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教案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一章第2节 地球的运动 教案第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利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向、期,以及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知道昼夜更替、时差和四季变化、五带的划分等地理知识;2.用实例说明地球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3.通过头脑构建地理运动图式,培养空间想象;4.由地理现象反过来分析起本质,学会分析、推理的法和技能。过程与法1.动画演示与讲故事的式激发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兴趣,并联系生活实际总结地球运动与生活的关系。2.动手演示,感知地球的运动,发展空间想象力。3.在探究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过程中,掌握科学法,也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观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明白地理现象都有成因,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人地关系观。 2.理解现象背后都有其客观的规律,懂得只有人们掌握规律才能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然、与自然和平共处的道理。3.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人类探索大自然的不懈努力和追求真理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教学】1.用简单的法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2.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学难点】1.通过演示、观察地球的自转过程,理解昼夜更替、各地时间差异等现象与地球自转的关系。2.通过演示、观察地球的公转过程,理解中午太阳高低的变化、白昼和黑夜时间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等地理现象与地球公转的关系。【教学法】创设情景法、实验探究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1.运用多媒体课件、地球仪等工具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立体、动态的空间概念。2.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体验,帮助学生将零散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3.学生自主学习、同桌合作学习、师生共同探究 【安排】2第2【教学过程】导入: 用日影变化的生活图片创景导入,根据课前预习成果,小组成员讨论现象成因,引入地球公转运动知识的学习。  三、地球的公转 实验探究,观察发现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成员用地球仪以及灯泡、手电筒或蜡烛等光源,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观察讨论地球公转的特点(绕转中心、向、期和地轴倾斜向)。 用手电筒作为光源,模拟太阳光的照射,观察光亮点(直射点)与地球仪上三条标性纬线(赤道、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小组成员共同思考下列问题:1.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时,太阳分别直射哪条纬线?2.太阳直射点是如在南北半球之间移动的?3.下面两种情况中,太阳分别直射地球的什么地? 4.观察家乡所在的地区居民楼的主卧室和阳台,通朝哪个向?为什么?5.为使

 

七年级上册地理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教案
上一篇:七年级上册地理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教案    下一篇: 七年级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