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3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13课 五四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 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内容(时、地、人、口号等)、结果及其意义 掌握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从五四运动的传单、口号分析其性质,理解其精神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情感态度价值观 爱国情感 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应当继承光荣传统,奋发学习,矢完成民族复兴大业  教学 五四爱国运动的性质和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对五四运动的性质意义和精神的理解 教学时数 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一百多年前,匈牙利著名诗人裴多菲写下了一首著名的诗篇《自由与爱情》:“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他用诗歌做号角,用生命实践了他的名言。他在同沙俄军队作战时牺牲,年仅26岁。无独有偶,1919年,在巴和会中国的主权受到践踏时,中国的青年学生们率先站出来,他们同样的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自由,不怕流血,不怕坐牢,与北洋军阀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五四运动的爆发  教师讲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加入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一作战,派出了20万华工在战争中担负了繁重的后勤务,为协约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了巴和会,北洋政府派出了顾维钧等五人的代表团参加会议。 教师提问:满怀希望的中国代表团提出了哪些要求? 结果目标实现了吗?(学生阅读课本,找出答案) 深入探究: 【1】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国家主权为什么仍然遭侵犯?(当时中国国力仍然弱;北洋军阀政府仍然实行封建统治;帝国主义在中国仍然享有多特权;中国仍然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之中。 【2】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样的启示? (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 展示材料:世界上可能没有哪一个地像中国那样对巴和会抱着如此大的希望,那些控制着巴和会的老头们的决定,使中国人一下子坠入了黑暗的深渊,我一想到中国人将如来承受这个打击,心里就感到沮丧。          ——— 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斯 学生根据材料回答: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是什么?(1919年巴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播放五四运动视频文件。请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观看视频:五四运动的时间 ;五四运动的地点;主力军 ;斗争的式分别是什么?五四运动运动中的青年学生提出了哪些主?(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21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等)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反映学生什么样的心态和要求?(愿为收回国家领土,不怕牺牲、斗争到底)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能反映出五四运动怎样的性质(反帝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3
上一篇: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3    下一篇: 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4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