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九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第2课《我爱这土地》预习案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2 我爱这土地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本诗的节奏。2.分析作者笔下的形象,把握诗歌的象征手法及巧妙的抒情式。3.领悟作者在诗歌中表达出的炽热而深沉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资料助读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原名正涵,号海澄,金华人,著名诗人。其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新中国成立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哲理,以“悲哀的诗人”自称。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重大影响的诗人。写作背景:本诗写抗战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预习导学: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划分诗歌节奏。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学习研讨: (一)朗读诗歌,体悟情感1.请同学们听朗读示范,用心感受,并用文中的词语概括诗歌的感情基调。明确:深沉。2.请同学们结合本文写作背景,说说该如理解文本中的“深沉”一词。明确:1938年10月,失守,作为诗人的艾青,亲见了自己生存的土地被侵略者肆意践踏的过程,怀着对侵略者的痛恨与对家国的热爱写下了这首诗。因此,“深沉”一词中既含着对这片土地深切的喜爱,又含着对这片土地遭受兵燹之灾的沉痛。请同学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其“深沉”的特点。(二)分析诗歌意象,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1.探究:诗歌运用了哪些意象?它们是如从见的实景变为意象的?明确:“土地”:土地是实写的脚下的“土地”,但它同时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也是祖国命运的象征。因此,这里的“土地”,不再是单纯的客观景物,而是贯注了作者主观情感的“意象”。“河流”与“风”:“河流”与“风”本是见之景,但是“河流”的前面加上了“永远汹涌着”和“悲愤”两个修饰语,“风”前面加上了“无止息地吹刮着的”和“激怒”两个修饰语,如此,“河流”“风”便不只表现了实景,更把悲愤和激怒的人民为了挽救土地的那种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奋力抗争的革命斗争,形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第2课《我爱这土地》预习案
上一篇:人教版九年级第一单元第二课《我爱这土地》导学案    下一篇: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我爱这土地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