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八年级下册

第3课土地改革教案8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3课 土地改革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内容;知道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理解土地改革的意义。【过程与法】通过图片、史料、数据,运用对比、归纳的法掌握历史知识,培养归纳问题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土地改革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为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准备了条件,从而体会到党和政府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英明决策,体会党的伟大。难点【】土地改革的必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教学过程【自主学习】1.新中国成立后,为什么要进行土地改革?2.土地改革的内容是什么?3.土地改革的完成有历史意义?【新课导入】(材料式导入)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中,走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围城市的道路。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里,土地大多集中在地主手里。农民长年累月“面朝土背朝天”地辛勤劳作,收获物大部分要交租纳税,自己所得无几。因此,他们热切期盼着“耕者有其”,翻身当家做主人。谁能够满足他们的愿望,谁就能得到他们的真诚支持。中国共产党就是通过“打土豪分土地”“减租减息”等政策获得了农民的支持,最后夺取了全国政权。当时,新解放区还有3亿多人口未进行土地改革。新中国政权要想巩固下来,特别需要这些农民的支持。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就是新中国建立后的土地改革历史。【合作探究】知识点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1.活动一 展示图表,思考:地主、富农贫农、雇农和中农占农村人口不足10%90%占有土地70%~80%20%~30%(1)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当时土地大多掌握在哪类人的手中?答案提示:土地大多掌握在地主手里。(2)结合教材P13第1,总结土地改革的背景。答案提示:新中国成立前,农民生活困苦;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农村存在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这种状况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教师点拨: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发展是新中国进行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2.阅读教材P13第2,思考:(1)为了土地改革,国家颁布了什么法令呢?答案提示: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案提示: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教

 

第3课土地改革教案8
上一篇:第3课土地改革教案7    下一篇: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教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