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八年级下册

第9课对外开放教案5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9课 对外开放教学目标1.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2、了解对外开放格局的建立,知道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3、感受我国在对外开放经济发展的上,逐步融入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特点。4.充分认识对外开放,从法论看,是借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明举措,从理论需要看,是促进中外交流,加快经济发展的英明决策,从长远意义看,是打破封闭,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二.教学重难点: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难点:让学生认清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放区等几个概念的区别。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出示歌词: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问题:“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春天”的到来与党哪次重要会议的召开相关? “老人”指的是谁?2、“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圈”喻指什么?提示:1980年,中央决定在、两省兴办深圳、珠海、、厦门4个经济特区。学生回答:问题:国家对这个“圈”采取了怎样的特殊政策和灵活的措?提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面提供优条件。(二)、新课讲授一、经济特区的创办史料解读:材料: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中国在西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伍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可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小平文选》第三卷,思考:中国是否要进行对外开放?学生回答。说一说,1980年我国兴办了哪些经济特区?为什么选择这些城市作为经济特区?提示:1980年8月,深圳、珠海、、厦门经济特区正式建立。教师:这四个地在地理、人文条件面具有展开对外经济活动的优势。一是靠近国际市场。深圳和珠海与香港、澳门毗邻,和厦门也与港澳临近,厦门还与台湾隔海相望。二是历史上这些地与海外有密切交往。三是深圳是中国南对外交通的重要陆路通道,和厦门是中国南的重要海运港口。四是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可为依托。五是有多海外华侨、外籍华人的祖籍就在这里。思考:什么是经济特区?特区究竟特殊在哪儿?提示:经济特区:指主权国家或地区在对内对外经济活动中,为了实现特定经济目标而开辟的实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和特殊经济政策的区域。

 

第9课对外开放教案5
上一篇:第9课对外开放教案4    下一篇: 第9课对外开放教案6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