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八年级下册

第9课对外开放教案7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9课 对外开放教学目标1.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利用教材有关对外开放地区的地图,理解并掌握“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3.对外开放,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和国力的极大,使学生感受到对外开放则兴,闭关自守则衰,理解我国继续扩大开放的意义。二.教学重难点: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的格局。难点:理解经济特区的作用和影响。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展示: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提问:① “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②为什么要画这样一个圈? ③这个圈后来是怎样扩大的?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 对外开放。(二)讲授新课学生自学:1.中国的对外开放采取了什么样的式跨出了第一步?这种式是谁提出的?2.什么是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特”在哪里?3.我国首先设置的四个经济特区集中在哪两个省份?分别是哪里?4.为什么选择这四个地作为经济特区?5.经济特区建立的意义?6.对外开放领域扩大的过程?7.对外开放的格局?8.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和意义?(三)合作探究  展示:第一篇章 对外开放第一步—— 经济特区的建立问题:最早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是哪四个?其中对外开放的“窗口”是哪儿?学生:深圳、珠海、、厦门。“窗口”是深圳。师:结合地理知识说一说为什么国家为什么会选择这几个城市作为经济特区?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毗邻港澳、重要侨乡,交通便利。师:经济特区“特”在哪里?生:特”: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教师:经济特区而不是政治特区。展示图片:对比深圳特区设立前后的变化,了解深圳速度。展示:材料: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基地。1984年,小平同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面、培养人才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教师:建立经济特区的重大意义有哪些?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1)可以利用外资、引进技术,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2)可以利用外商销售渠道,适应国际市场需要和惯例,从而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3)有利引进先进技术,了解世界经济信息。(4)有利学习现代经营管理经验,培养管理人才。(5)可以扩大我们走向世界的通道,开辟世界了解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窗口。展示材料:小平书写

 

第9课对外开放教案7
上一篇:第9课对外开放教案6    下一篇: 第9课对外开放教案8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