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第19课外国诗二首同步练习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19课  外国诗二首知 识 积 累字音字形瞬息(shùn) 忧郁(yōu) 幽寂(yōu) 诱人(yòu) 瞬息(shùn)伫立(zhù) 涉足(shè) 人迹(jì) 萋萋(qī) 延绵(yán)词语释义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极目:用尽眼力(远望)。伫立:长时间地站着。涉足:进入某一种环境或范围。延绵:延续不断。幽寂:幽静寂寞。忧郁:愁闷。向往:希望得到某种事物或达到某种境界。作者简介普希金(1799—1837),俄国著名的文学家、伟大的诗人、小说家。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该篇塑造了俄斯文学中第一个“多余人”的形象,成为普希金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他曾当过新英格兰的鞋匠、教师和农场主,从农村生活中吸取题材,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代表作品有诗集《波士顿以北》,还有《少年的意》《山间》。内容主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自《普希金诗集》,这是一首哲理抒情诗,诗人以普普通通的句子,通过自己真真切切的生活感受,向人们提供慰藉。这首诗以假想生活中遭遇的挫折为题选择了一个长者劝慰的角度,告诉人们要正确对待挫折,坚信未来是光明的、美好的。《未选择的路》是一首哲理抒情诗,它表面平实,实则蕴含深邃的哲理;看似倾诉个人经历,实则表达人们的共同感受。在这首诗里,弗斯特抓住林中岔道这一具体形象,用比喻的手法引发人们丰富生动的联想,烘托出人生岔路这样具有哲理寓意的象征。诗人选择的是人们司空见惯的林中岔道,来阐发如抉择人生道路这一生活哲理。难点如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一句话的含义?如理解“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林深处”的含义?当越过艰难困苦之后再回首往事时,那过去的一切会变得美好起来,这是诗人人生经验的总结,在这里诗人强调了这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无论什么经历都是一笔财富,会使你的人生体验更加丰富多彩。“极目”:用尽眼力向远处看。能“极目望去”说明这条路还算得上笔直、平坦。同时“消失在林深处”可以告诉我们,在视力能见到的范围内,路途较长,也可以体会到这条路相对来说还是较为理想的。中 考 对 接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悲伤(bēi) 瞬息(shùn) 延绵(mián)   B.涉足(shè) 怀恋(liàn)  伫立(chù)C.萋萋(qī) 清

 

第19课外国诗二首同步练习
上一篇:第19课外国诗两首试题    下一篇: 第19课外国诗二首练习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