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登幽州台歌子昂作者介绍子昂 (661-702),字伯,射洪人。他是诗革新的先驱者。诗的代表作为《感遇》38首,旨在抨击时弊,抒写情怀。他是一个 具有政治见解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敢言,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所重视,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 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苦闷。写作背景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契丹尽忠、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 不允。稍后,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 州台,遗址在今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诗歌大意(在幽州台上)我向历史长河的前端和后面望看去,也看不到像昭那样的贤。   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独寂寞,悲从中来,怅然泪下。 合作探究 1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两句有表达效果? 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交流展示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直抒胸臆,直接抒发了对知人善的贤明的渴盼以及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难酬的惆怅与悲愤。 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两句有表达效果? 情景交融,以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衬托诗人的孤独伤感,以及无可奈之情。 3、这首 诗表现了诗人怎么样的情怀?抒发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难酬的感慨和孤独伤感无奈,以及对知人善的贤明的渴盼。了解作者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老人,北宋大政治家,当过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做“安石变法”。  安石又是文学家,是“宋八大家”之一,诗和散文都写得很好。他十分注重修辞,据说,他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经过几十次修改才选定“绿”字,千百年来传为美谈。 写诗背景飞来峰在杭州西湖灵隐寺附近。公元1050年夏天,安石在鄞县(现在的宁波)做县,满以后回临川故乡,路过杭州的时候,写了这首诗。这一年安 石三十岁。注释:(1)千寻:极言塔高。古以八尺为一寻,形容高耸。 (2)不畏:反用白《登金陵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句意。 ( 3)浮云:暗喻奸佞的小人。汉陆《新语》:“邪臣蔽贤,犹浮云之障白日也。”白《登金陵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4)缘 :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上一篇: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    下一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