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下册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学建议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学建议一、总体建议  1.教学时间:2—3。  2.寻找途径,贴近作者。被称为地球的“第三极”,作者所写的又是在极端情况下的所见所感,距离一般学生的生活体验相当遥远。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尽可能贴近作者的经验,除了教材的“预习”给出的查找资料的务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纪录片《再说长江》的第二集《重上江源》,对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3.紧扣文本,理解内涵。从客观上来看,本文表现了括作者在内的摄制组面对困境的乐观、积极、坚强,但是,本文的主要意图并非表现这些品质,而是要表现作者面对大自然的所感所思。文章的主要内涵是作者面对各拉丹冬的敬畏与崇仰,这是弱小、有限的人类在真真实实地走进宏伟、永恒,有着无尽力量的大自然时会油然而生的感受。同时,文中也并没有“征服自然”的意思,在马丽华看来, “人类未能征服自然,只不过服从了自然,避免了一些可避免的困难”(《渴望苦难》)。因此,在指导学生把握文章内涵时,要坚持“意从文出”的原则,引导学生紧扣文本来理解文章内涵;不必为了所谓的“思想性”,将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引向偏离文本实际的地。  4.细读细品,把握写法。本文的语言颇有个性,写景手法也很有特点,可以作为教学的。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反复阅读文章,自己品析并得出结论。不妨利用《壶口瀑布》与本文进行对读,既可以对比景物描写的特点,也可以对比语言风格,这样有助学生加深对两篇文章的认识。一些具体的写景手法,可以让学生仿写,用读写结合的办法加以品析。  5.拓展阅读,开阔视野。马丽华的《藏北游历》篇幅不长,阅读难度也不太大,教师可布置拓展阅读务,要求学生阅读全书,增进对藏北、的认识。还可推荐学生结合全书的阅读,观看中央电视台的纪录片《第三极》,了解青藏高原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此外,马丽华的朋友,曾与她一起探访各拉丹冬的雨初所写的《藏北十二年》,也可以作为进一步拓展阅读的材料。  二、教学设计  1.回顾已学,切入主线。  (1)从学生不久前学过的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导入,让学生回忆文中作者的情感变化,谈谈他们对《小石潭记》中作者“情感形象”的理解。教师可由此让学生认识到:阅读游记不仅要欣赏景物描写,还要读出观景者的情感状态甚至整个内心世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景物。  (2)布置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找出文中写作者自己的词句,并将其做简单分类,看看含了哪些面的内容,准备发言交流。教师仍旧可以用《小石潭记》作为例子,提醒学生,除了要找出文中明确、直接地写到自己的文字,还要注意体会作者是怎么观察景物的,这往往也能体现出作者的内心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学建议
上一篇:《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视频素材    下一篇: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学重点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