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物理 > 八年级下册

《液体的压强》课标解读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液体的压强》课标解读本专题属于课标三大主题之一──“运动和相互作用”主题的二级主题“机械运动和力”,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规律是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学习物理学的。这部分内容涉及较多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比较抽象。本条目课程内容主要涉及认知性学习目标,具体说明如下:“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中既有体验性目标又有认知性目标。其中的“探究”属于体验性目标行为动词,该条目处于“经历”水平。“了解”属于认知性目标行为动词,该条目处于“了解”水平。了解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是液体受到重力且具有流动性。压强计是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仪器,应了解它的工作原理:当有力作用在橡皮膜上时,使橡皮膜向里凹进,缩小了橡皮膜内密封的空气的体积,气压变大,使U形管两边的液柱有高度差。作用在橡皮膜上的压强越大,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也越大。橡皮膜的朝向可以转动,便于比较液体内不同方向的压强大小。也就是说压强计中U型管左右液面的高度差能反映液体压强的大小,高度差大,反映液体压强大;橡皮膜在水中的方向能反映出液体压强的方向,若橡皮膜朝下,表明它受到的液体压强方向向上。实验前,应检查蒙在金属盒上的橡皮膜、连接用的橡皮管及各接口处是否漏气。检验的方法是用一恒定的力作用一段时间,看压强计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是否发生变化,不变化说明不漏气;若变化,要查明原因,进行修理。注意不能让压强计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过大,以免液体从管中流出;如果流出,应该把连接用的橡皮管取下重新连接。液体压强的特点是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压强后得到的。要注意研究的方法:保持同一种液体、同一深度不变,改变方向,比较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保持同一种液体不变,改变深度,比较各个深度的液体压强;保持同一深度不变,改变液体密度,比较不同密度的液体压强;最后归纳出结论。这种研究受多个因素影响的事物与各个因素的关系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是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种基本方法。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由于具有重力和流动性,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不仅有向下的压强,也有向上的压强,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深度增大,液体的压强增大;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液体内部的压强可以利用公式p=ρgh计算。注意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公式中各符号代表的物理量及其单位:p──压强──Pa;ρ──密度──kg/m3;g──9.8N/kg;h──深度──m。深度是指从液面到所研究的那点的垂直距离,而不是从该点到容器底或到封闭的容器上盖面的距离。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著名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不一定等于液体的重力,这取决于容器形状:如图1所示,是形状不同的三个容器装有密度为ρ、深度为h的液体,底面积均为S。根据液体压强计算公式,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ρgh,所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F=pS=ρghS。容器中所盛液体的重力为G=mg=ρgV液。所以,比较各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F与液体重力G的大小,只需要比较Sh(容器的底面积和高的乘积,即图1甲中两竖直虚线间所包围的体积)与V液之间的关系即可。图2甲为口大底小的容器,容易看出Sh<V液,所以容器底受到的压力小于液体的重力,即F<G;图2乙为柱状容器,Sh=V液,所以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的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即F=G;图2丙为口小底大的容器,Sh>V液,所以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大于液体的重力,即F>G。可见,容器的形状不同,则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与所装液体的重力大小关系就不一样。///甲乙丙图1我们还可以这样理解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F与液体重力G的关系:甲容器口大底小,对液体提供向上的支持力的,不仅仅是容器底部,周围侧壁对液体也提供斜向上的支持力(支持力的方向与容器侧壁垂直向上),这就减轻了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使F<G。乙容器的侧壁对液体也有作用力,但方向是水平的,不能减轻了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所以F=G。丙容器的侧壁对液体有斜向下的力(力的方向与容器侧壁垂直向下),使容器底部不仅承受液体的重力,还要承受侧壁对液体向下的压力,使F>G。由于液体内部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所以在计算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压强问题时,一般应先根据公式/求出液体的压强,再根据/求出压力。但对于粗细均匀的容器,由于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液体重力,所以可以直接利用/计算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了解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是相平的。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都是应用连通器原理的例子。

 

《液体的压强》课标解读
上一篇:《液体的压强》教学反思    下一篇: 《液体的压强》重难点突破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