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物理 > 九年级

21.2电磁波的海洋教案表格式

所属栏目: 九年级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课题电磁波的海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2.知道光是电磁波,以及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3.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电磁波产生的条件。(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电磁波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物质,感受电磁波对科技和生活的作用。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电磁波产生、传播、应用。2.教学难点:电磁波的产生条件。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实验、归纳、对比。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电磁波产生条件演示仪、DVB手持移动电视。教学过程引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课题用手机看电视,这在多年前还是一个梦想,如今,这一梦想已经成为现实。移动电视信号的传播,离不开电磁波。电磁波是如何产生的,电磁波在传播过程有什么规律,电磁波有哪些应用?电磁波看不见、摸不着,下面就让我们“听听”电磁波。学生观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倾听。通过DVB移动电视这一新生事物,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对电磁波的应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肯定大家的想法,又指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疑、提起学生学习的愿望。新课讲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讲授一、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电磁波的产生实验器材:干电池、小灯泡、钢锯条、直流电流表、收音机、导线等。在钢锯条的一面每间隔2cm左右粘上一段透明胶带,如下图。将收音机调至AM频段,用导线夹将钢锯条接入电路,小灯泡发光、电流表偏转。用夹子在粘有透明胶带的一面从左至右滑动,小灯泡明暗交替,一闪一闪;同时电流表指针往复摆动,收音机扬声器发出“喀喀”声。而在钢锯条未粘有透明胶条的一面滑动导线夹时,收音机未发出“喀喀”声。实验现象:小灯泡交替亮灭说明电流发生变化。收音机“喀喀”声说明产生了无线电信号。实验结论:1.变化的电流能在周围产生电磁波2.实质:电磁场能量由近及远的传播声波和电磁波都是波,声波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而真空则不能传声;那么电磁波传播途径是否和声波一样呢?二、电磁波的传播演示实验:①将一个手机置于空气中,拨打其号码,手机铃响。②将该手机放入泡沫盒中,再进行拨打,手机铃响。③再将手机用塑料袋密封好,并置于水中,第三次拨打手机,手机仍能够接通。④最后将手机放置在透明的真空罩中,抽空内部气体,再拨打手机,手机仍然能够接通。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2.电磁波的几个要素(1)波长:邻近的两个波峰(或波谷)的距离。单位是米(m)。(2)频率:1s内有多少次波峰或波谷通过,波的频率就是多少。单位是赫兹(Hz),千赫(kHz)和兆赫(MHz)。(3)波速:波传播的快慢。单位是米/秒(m/s)。3.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真空中c=2.99792458×108m/s空气中,接近真空光速。1.法拉第磁感线的概念2.麦克斯韦预言电磁波的存在3.赫兹证明电磁波的存在4.马可尼应用电磁波通信学生听老师介绍实验器材,观察小灯泡明暗、电流表的示数变化,听收音机的“喀喀”声,感受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和教师一起总结。听老师讲解。观察老师的实验操作。知道光是一种电磁波,以及电磁波传播的速度。让事实和现象说话,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适当进行能量思想的渗透。用事实揭示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拓展人文知识,激发学生向科学家学习的愿望。阅读科学世界“微波炉”。学生阅读。培养自学能力。课堂小结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变化的电流在周围产生电磁波。2.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3.真空中电磁波传播速度:c=3×108m/s认真倾听,记录并记忆知识要点。梳理本节课的知识框架,掌握重点知识及相关计算公式。板书设计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一、电磁波的产生1.变化的电流能在周围产生电磁波2.实质:电磁场能量由近及远的传播二、电磁波的传播1.电磁波可在真空中传播2.波长、频率3.真空中电磁波传播速度:c=3×108m/s三、电磁波的应用:微波炉、雷达等课后反思

 

21.2电磁波的海洋教案表格式
上一篇:21.2电磁波的海洋教案八    下一篇: 21.2电磁波的海洋教案设计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