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下册《黄河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无需登陆,复制下载即可
文本内容: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体味歌词部分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
2.了解背景,理解诗歌的主旨;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3.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课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重点:
1.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体味歌词部分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
2.了解背景,理解诗歌的主旨;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1.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它凭借天险屏障,抵御了一次又一次外族的入侵,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坚强精神。
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天,我们来学习光未然的《黄河颂》,去领会黄河的英雄气魄。
二、讲授新课
欣赏图片,谈谈你对黄河的了解
黄河长达6300千米,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被誉为中国的“母亲河”。
黄河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干流贯穿九个省和自治区,注入渤海。从高空俯瞰,黄河像一个巨大的“几”字形,九曲连环,在世界万千条河流中,独树一帜。
(一)走进作者
光未然,本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人,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1939年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二)了解写作背景
1938年,抗战全面爆发,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当时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这部大型声乐作品共八个篇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黄河颂》是第二乐章的歌词。
(三)字词积累
1.读准字音
澎湃( péng  pài  )      气魄( pò   )
高山之巅(  diān   )      狂澜( lán  )
哺育(    bǔ   )         浊流( zhuó )
屏障(  zhàng  )         奔向(  bèn  )
九曲连环(  qū  )
2. 辨析下列多音字和形近字
奔向( bèn )   奔波( bēn )
歌曲( qǔ  )   九曲连环( qū  )
屏障( píng )   屏气( bǐng )   屏营( bīng )
zhuó 流(  浊  )   侵shí(  蚀  )
屏zhàng(  障  )   重峦叠zhàng(  嶂  )
3.重点词义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或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狂澜: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哺育:喂养,比喻培养。
一泻万丈:形容江河水流迅速;也形容文笔奔放、流畅。
浩浩荡荡:水势大;形容广阔或壮大。
(四)朗诵课文
1.诗朗诵示范 (4min)
2.学生自由朗读
3.教师范读片段,并明确朗读技巧
(1)节奏
节奏主要包括停顿与语速加快。如“望”后应适当拖长并停顿;“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这两句的语速要加快。
(2)重读
如“滚滚”“奔”“澎湃”“万丈”要重读,以表现黄河一往无前不可阻挡的磅礴气势;“奔”“劈”要重读,读出雷霆万钧的气势,表达出黄河的伟大力量。
(3)感情
全诗应读出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
4.学生再次自由朗读
(五)划分层次
通过朗读课文,同学们对诗歌内容与诗歌的情感基调有了基本的了解。下面就请同学们凭借你们的聪明才智来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明确:全诗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交代演唱主题,确定演唱基调;第二部分是全诗的主体部分,从望黄河到颂黄河,最后发出学习黄河精神的誓言。
(六)整体感知
1.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
明确:
抓住“颂”字,表达了对黄河的热爱和歌颂。
2.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其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明确:
主要内容是歌颂黄河的英雄气魄及其所表现出来的我们伟大而又坚强的民族精神;
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3.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哪些方面对黄河进行赞颂的?
明确:
歌颂黄河的部分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分别从黄河养育、保卫和激励中华民族三个方面来对黄河进行赞颂的。
具体分析:
“摇篮”是指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中国的文化在这里产生、发展、壮大,是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所以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
“屏障”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从地理上看,黄河是保卫中华民族的军事屏障;从精神上看,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是民族精神上的城防,是御敌兴邦的保障,所以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
“臂膀”是指主流是巨人的主干,无数的支流是无数的臂膀,体现出磅礴的气势、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所以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4.诗的最后一段是尾声,主要写了什么?
明确:
    望黄河诗人心潮澎湃,对着黄河诗人有唱不尽的颂歌,最后诗人代表中华儿女发出向它学习的誓言,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
(七)课堂小结
    整体感知完文本,我们对《黄河颂》的基本内容与结构脉络有了清晰的认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梳理《黄河颂》的结构脉络。这首诗歌共分为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作为序曲,主要赞美了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歌词又可以分为主体和尾声,主体包括望黄河和颂黄河,尾声主要是发出学习黄河精神的誓言。
上一篇:《老山界》导学案(第一课时)    下一篇: 初一语文第一单元《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设计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