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 猫教案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熟读课文,掌握本课基础生字词。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3.体会作者对三只猫的感情,感悟作者对第三只猫的死亡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4.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品读探究,懂得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道理,并努力付诸实践。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2.难点: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猫,是一种温顺、活泼、乖巧,被许多人所喜爱的动物。可是,著名作家、学者郑振铎却见不得猫,甚至再也养不得猫。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郑振铎,一起解读《猫》,去探个究竟。二、预习成果展示1.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18日,他在率领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殉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猫》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适逢“五四”青年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即使对不会说话的猫也应如此。在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表现出新思想、新观念,表达出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2.生字词检测。(1)读一读,写一写。逗(dòu)缕(lǚ)倚(yǐ)妄(wàng)消耗(hào)忧郁(yù)懒惰(duò)怂恿(yǒng) 安详(xiáng) 乞丐(qǐ)预警(yù) 怅然(chàng) 蜷伏(quán)惩戒(chéng) 冤枉(yuān) 虐待(nüè)(2)解释下列生词。污涩:肮脏且不光滑。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预警:指事先觉察可能发生某种情况的感觉。怅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蜷伏:弯着身体卧着。悲楚:悲哀痛苦。惩戒:惩罚以示警戒。妄下断语:乱说断定的话。一尘不染:形容东西的洁净和行为的清白。眼花缭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秩序井然:指有条不紊,做事有序,不杂乱。井然,有条理的样子。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明确:写“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2.完成“思考探究”第一题的表格。第一只猫第二只猫第三只猫来历从隔壁要来的从舅舅家要来的流浪猫外形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浑身黄色毛色花白,不好看。“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了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性情很活泼。“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三妹常常地,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更有趣,更活泼。会爬树,捉老鼠。“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儿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不活泼,忧郁,懒惰。“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玩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在家中的地位很受喜爱。“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很受家人的宠爱。“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地查问好几次。”不为大家所喜欢,若有若无。“大家都不喜欢它,……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地,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结局病死丢失死亡3.依据表格,思考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明确: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文章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第二段):写第一只猫的故事。第二部分(第三至第十四段):写活泼可爱的第二只猫不幸亡失的故事。第三部分(第十五至第三十四段):写第三只猫的亡失让我难过自责。4.作者重点写了第几只猫?为什么?明确:第三只猫。因为这只猫最终因“我”被冤死在邻家的屋脊上。它让“我”明白自己冤屈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小动物,它的亡失让“我”刻骨铭心。四、再读课文,合作探究1.【内容理解】(1)第三只猫经历了什么?明确:被主人误认为偷吃了芙蓉鸟。(2)“我”根据什么判定芙蓉鸟是被这只猫咬死的?明确:案发前,“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案发后,“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3)“我”的判断是否正确?是谁咬死了芙蓉鸟?根据是什么?明确:不正确。是只黑猫把鸟咬死的。根据:猫又来吃鸟,而“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 猫教案
上一篇:人教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猫》教学设计    下一篇: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教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