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上册

11短文两篇教案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短文两篇学习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词语,把握文意,背诵并默写课文。2.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领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品味精炼的语言。3.感受祖国山川之美,揣摩作者达观处世的心态,培养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领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品味精炼的语言,学习写景的技法。2.感受祖国山川之美,揣摩作者达观处世的心态,培养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感。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答谢中书书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曾随着郦道元一起畅游三峡,领略了它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其实,莽莽神州,高山大岳,千流百川,有无数神奇如画的风光让人心动神摇。今天我们再学习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共同欣赏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品味一首流动的山水诗。二、作家作品1.作者简介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早年游历访道时足迹遍及江浙的名山胜水,后隐退茅山。梁武帝礼聘不出,但朝廷大事辄就咨询,人称其为“山中宰相”。有《陶隐居集》《本草经集注》《二牛图》等。2.文题解读题目《答谢中书书》的“答”是回复的意思,“书”即书信,是古诗一种应用性文体。谢中书,即谢徵(500——536)字玄度,南朝梁陈郡阳夏人。曾任中书舍人,故称“谢中书”。题目点明了文章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3.背景探寻本文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四十六。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选择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绘山水,表明自己所好,也是对友人的安慰。《答谢中书书》就是陶弘景隐居时回复谢中书的一封信。4.关于“书”古代的“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用来记事,陈情。它的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比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林觉民的《与妻书》;也可以写景,比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还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或感情,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也可以谈论正事,如欧阳修的《上杜仲丞论举官书》,还可以进谒显贵,鼓励后学等等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朗读课文,然后提出朗读中的疑难字句,教师组织学生相互帮助解答。2.自主学习。结合工具书和注释,初步疏通文义,将自己不理解的词句标出。3.反复朗读课文,尝试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疏通文义。4.关注文言现象。【古今异义】四时俱备(古义:季节今义:时间)晓雾将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夕日欲颓(古义:坠落今义:消沉,萎靡)【词类活用】五色交辉(名词作动词,辉映)5.本文虽属山水小品文,可是作者仍精心布局。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看看应该如何分才好?三个部分之间有何联系?明确: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中间的写景部分从“高峰入云”到“沉鳞竞跃”,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见底”,再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接着分“晓”与“夕”两层来写。文章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四、赏析写景,体会感情1.作者笔下的景色很美,请问美在哪里?明确:其一: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丽相互映衬。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其二: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大自然的各种色彩相互配合,绚丽动人,美不胜收。其三: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栖树,游鱼跃水。其四:动静相衬之美/。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青林翠竹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2.“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作者是如何以景传情的?明确:本文作者用寥寥数笔,描绘了一幅清爽宜人的画卷,其间景物色彩灿烂,生命勃发,灵动飞扬。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3.作者以感慨收束全文,说说本文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明确:“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言简而意丰。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深感自豪,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五、板书设计答谢中书书第二课时记承天寺夜游一、导入新课在夜深人静、皓月当空的晚上,月光如流水般洒落大地,一切都像笼着轻纱,若隐若现。如此景象,自然会触动诗人们多愁善感的心灵,或思念家乡亲人,或追忆在外漂泊的亲友,或寄托祝福,或表达相思。今天我们学习苏轼的一篇小散文《记承天寺夜游》,看看苏轼在美丽的月色中发出了怎样的人生感慨。二、教学新课(一)知识链接,文常积累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苏轼的诗,题材广泛,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他是宋诗风格的体现者,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代表作品有

 

11短文两篇教案
上一篇: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记承天寺夜游》课件    下一篇: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