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上册

第11课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九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课文,掌握重点字词句的意思。2.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炼,布局的匠心所在。3.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教学重点1.朗读、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2.品味文章语言之美,感受画面之美。教学难点借鉴文章写法,描绘身边美景。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今天,我们走进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去感受他笔下的山川之美。二、解题答,答复;谢中书,谢征,作者的朋友,中书,是谢征的官职;书,信。三、以读代讲,学习课文。(一)一读,读准字音。指名读,齐读,自由读(二)二读,读懂内容。1.学生默读,结合注释通译全文,标出不理解词句,小组内讨论,教师收集问题,集中讲解(强调最后一句)。2.PPt显示原文及译文(师读一句原文,生齐读一句译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林翠竹,四时俱备。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实在是人间仙境。从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欣赏这奇异景色的人了。(三)三读,读出情感。1.知人论世,走近作者陶弘景,南朝齐梁时期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南京)人。仕齐拜左卫殿中将军。入梁,隐居句曲山(茅山)。武帝礼聘不出,但朝迁大事辄就咨询,时人称为“山中宰相”。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的名作。2.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时代背景,说说从文章中,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四)四读,读出妙处短文中的山川之美,美不胜收,你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请任选一个角度,用“这里有__之美,你看__”的句式给大家描绘一番。示例:这里有山水相映之美,你看,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这里有色彩配合之美,你看,()。这里有()变化之美,你看,()。这里有()之美,你看,()。四、学以致用,描绘美景(出示身边美景图片,学生借鉴课文句式写法,描绘美景,题目:大美五台)。教师示例:大美五台终南神秀,古来共谈。诸峰峭丽,云海奇观。春花烂漫,溪流潺潺。夏木葳蕤,凉风拂面。秋高云淡,五彩斑斓。冬雪初霁,明媚鲜妍。雨后山峦,云雾弥漫。云海翻腾,恍若仙都。大美五台,妙不可言!(温馨提示:可参照课文或老师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学生仿写,交流作品,教师指名学生朗诵作品,生评,师评。五、配乐齐背课文,再次感受山川之美,作者文笔之美,情感之美。六、作业默写课文,继续完成仿写训练。七、教学反思《答谢中书》文章结构清晰,句式整齐,语言简洁生动,是写景的典范之作。在疏通文意,理解情感,赏析语言的基础上让学生仿写。老师示例、身边美景的图片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积极写较高,写出了不少佳作。老师用心设计,精心示范,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会让学生智慧的火花成就美文,会给我们带来惊喜。附:学生习作大美五台八年级一班刘君格终南五台,古来共谈。高山入云,清流见底。山川草木,秀丽宜人。春暖花开,溪流潺潺。夏树浓阴,微风拂面。秋高气爽,果香十里。雪花飞舞,红梅独秀。实是欲界之仙都。大美五台,妙不可言!大美五台八年级一班赵鸿涛五台之美,古来共谈。闻名西安,贯穿秦岭。春日萌绿,夏日丰翠。秋时落叶,冬季银白。晨则山顶雾统,昏时夕阳落顶。佛教圣地,无人不敬,无人不叹。实是欲界之仙都。大美五台,美不胜收。

 

第11课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九
上一篇:第11课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下一篇: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七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