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上册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出身世族地主,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7岁知书,十多岁传文,一生文采风流。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苏轼生活的时代大兴“新法”,改革之风大盛。由于他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调离出京。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因御史李定、何正臣等说他写诗讽刺了“新法”而被捕入狱。这就是当年有名的“乌台诗案”(乌台,指当时的御史府)。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之后他几经贬谪,直到宋徽宗接位,大赦天下,他才得到内徙的机会,但至常州便病逝了,时年66岁。死后谥“文忠公”。元丰二年,苏轼由于和当时主张革新、实行新法的王安石政见不同,作诗讽刺新法,因而被捕下狱。后出狱,责授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有职无权的闲差,于是他在郡城旧营地的东面开荒种地,有时也游乐于山水,咏唱雄伟江山,感怀英雄人物,写下了许多极其动人的散文和词,如《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记承天寺夜游》记的是元丰六年十月,苏轼和好友张怀民同游承天寺的情景。全文仅八十余字,描绘了在承天寺夜游时看到的月下美景。文章风格清丽、冷峻,而又不乏洒脱。写作背景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脑袋。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三、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遂(suì)寝(qǐn)藻(zǎo)荇(xìng)2.重点文言词语释义。(1)念:考虑,想到;(2)遂:于是,就;(3)相与:共同,一起;(4)但:只是;(5)耳:罢了。3.一词多义(1)与:相与步于中庭。(跟,向。介词)念无与为乐者。(和,连词。)(2)遂:遂至承天寺。(于是)遂迷,不复得路。(终于)《桃花源记》(3)至:遂至承天寺。(到)寡助之至。(极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寻:寻张怀民。(寻找)未果,寻病终。(不久)《桃花源记》(5)空: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旷澄澈)空谷传响。(空荡荡的)《三峡》4.古今异义(1)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只是,只不过;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2)耳(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助词,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而已”“罢了”;今义:名词,耳朵。(3)闲人(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留连于光景之人;今义与事无关的人。(4)户(月色入户):古义:窗(门户)户;今义:住户、人家。(5)念(念无与为乐者):古义:考虑,想到;今义:纪念,思念。(6)盖(盖竹柏影也):古义:原来是,表推测原因;今义:器物上有遮盖作用的东西。(7)中庭(相与步于中庭):古义:院子里;今义:庭子中间。5.词类活用(1)相与步于中庭:名词作动词,散步。(2)怀民亦未寝:名词作动词,睡;卧。6.特殊句式①倒装句(1)相与步于中庭:(我们)便一起在庭院中散步。(介宾短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不过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闲人罢了。(定语后置,应为“但少如吾两人者闲人耳”)②省略句解衣欲睡:(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省略主语)③判断句盖竹柏影也:大概是竹子跟柏树的影子吧?(起判断作用)四、结构层次第一层(第一至三句):记事,交代赏月散步的时间、原因。第二层(第四句):写景,写月下庭中景物。第三层(第五至七句):抒情,抒发面对月光、竹柏疏影的感触。五、课文分析1、“闲人”眼中有何景?明确:(1)月色入户(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重点赏析:比喻:①把月光比作积水,把竹柏的影子比作水中藻、荇。②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竹柏影子的清丽淡雅。③构成了一个清幽宁静、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表现了作者赏月时悠然愉悦的心情。)2、“闲人”心中有何情?明确:(1)“欣然”——兴奋喜悦之情“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喜出望外“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闲适宁静闲情逸致,所以情感中有闲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失意的孤独落寞。(3)请大家齐读最后一句,把其中的几多感慨表达出来。一个“闲”字包含着作者几多感慨——苏轼被贬黄州才能无处施展,生活艰辛困窘,但是“苏轼成就了黄州,黄州也成就了苏轼”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痛苦,使他彻底洗去了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他渐渐习惯于淡泊和宁静。这一切,使苏轼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成熟。面对赤壁的滔滔江水,他豪迈奔放地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面对青春的一去不复返,他积极乐观地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
上一篇:苏轼简介    下一篇: 陶弘景简介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