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上册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课件二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红星照耀中国》(RedStarOverChina)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是最具代表的人物形象一、作品简介:二、走近作品:1、认识作者2、解读标题3、了解内容4、总结意义及影响1、认识作者:埃德加·斯诺(1905.7.19—1972.2.15),美国著名记者。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抗日战争爆发后,又任《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华战地记者。1942年去中亚和苏联前线采访,离开中国。代表作品:《远东前线》《红星照耀中国》《活的中国》《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经典的新闻纪实作品。这个书名是什么意思?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中国工农革命军成立(翌年改名中国工农红军),其红色军旗上印有一枚嵌有镰刀锤子的红色五角星,红军的帽子带有一枚红色的五角星。之后,红星由红军扩展,逐渐成为共产党的象征。红星照耀中国,即共产主义之光照耀中国。2、解读标题:铜墙铁壁新闻封锁背景:一个特殊的年代3、了解内容:一部经典的新闻作品一个大胆的历史预言“采访”时间?“采访”路线?“采访”对象?“采访”内容?“采访”感受?【美】埃德加·斯诺,新闻记者1936年西安事变前夕北平-西安-保安-预旺-保安-西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红军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不可征服的力量中国革命的原因和目的4、总结意义及影响:(1)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全面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2)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3)书中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影像资料等。纪实作品读书方法指导:纪实作品,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其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阅读纪实作品,最基本的要求是清楚地把握作品所写的事实。1、首先,利用序言、目录等,迅速获得对作品的整体印象。三、阅读指导:目录第七篇去前线的路上第八篇同红军在一起第九篇同红军在一起(续第十篇战争与和平第十一篇回到保安第十二篇又是白色世界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第二篇去红都的道路第三篇在保安第四篇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第五篇长征第六篇红星在西北2、其次,边读边注意梳理作品中事实的前因后果、发展线索。重点一:共产党及红军是如何绝处求生的,其生存、发展靠的是什么?重点二:共产党领袖人物的成长历程是怎样的?他们的信仰和他们对于中国命运的思考。3、再次,把握作品中的“事实”之后,还要读明白作者想用事实说什么“话”如:斯诺在出发前“注射了凡是能够弄到的一切预防针”,为什么要这样做?想说明什么?他是带着疑虑出发去采访的,但采访结束后,他的态度和想法都改变了。采访结束后,他形成了自己的观点,预言“红色中国”最后一定会活的胜利4、最后,阅读纪实作品,最终是要从中获得启迪,用来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阅读《红星照耀中国》,首先应该从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为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浴血奋战的历史中汲取营养;其次要学习作者斯诺作为新闻记者的敬业精神和探求真理的可贵勇气;再次要善于参考相关资料,并联系当今的社会实际进行分析和思考。专题一:领袖人物和红军将领的革命之路1、外貌形象与言谈举止2、出身与家庭3、童年的经历4、受教育情况5、参加革命的起因6、参加革命后的经历四、专题探究:示例人物:周恩来主要经历:出身官僚家庭—就读南开中学、大学—领导学生运动—帮助创建共产党—任职黄埔军校—组织大罢工—组织“八一”起义—在南方艰苦斗争—长征。最让我感动的故事或细节:第52页第2自然段作者评论:纯粹的知识分子、书生出身的造反者。周恩来和邓颖超为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他毫不犹豫地背弃了大官僚家庭,投身火热的学生运动,身陷牢狱;他怀着坚定的革命决心,走到素无接触的工人阶级当中,成功组织了大罢工!他在南方苏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用步枪、机枪、铁锹对抗国民党的轰炸机、坦克装甲车!他身患重病,九死一生,却从不承认失败,始终不屈不挠!始终满怀信心!始终冷静谨慎!始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课件二
上一篇:八上语文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课件PPT    下一篇: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PPT课件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