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练习题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愚公移山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惩山北之塞(chén)智叟亡以应(wú)B.始龀,跳往助之(chí)高万仞(rèn)C.投诸渤海之尾(zhù)荷担者三夫(hè)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běn)一厝朔东(cuò)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杂然相许许:(2)惩山北之塞惩:(3)何苦而不平苦:(4)固不可彻彻:(5)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曾:(6)吾与汝毕力平险险:3.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曾不能/损魁父之丘B.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C.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4.下列各项中的“其”字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A.其妻献疑曰B.其如土石何C.帝感其诚D.惧其不已5.按要求写出句子。(1)智叟嘲笑愚公的理由是:(2)愚公评价智叟的观点是:(3)愚公坚信山能被移走的理由是:(4)侧面看出愚公取得论辩胜利的是:(5)山被移走的最终原因是:6.翻译下列句子。(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4)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二、课内阅读阅读全文,回答问题。7.对于愚公移山的决定,其妻的态度是;在移山过程中,其邻人的态度是;智叟的态度是。(用原文回答)8.文中刻画智叟和愚公两个人物,主要运用了的人物描写方法。9.天神帮忙搬山,对表现愚公有何意义?10.读了这则寓言故事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三、课外阅读【甲】愚公移山(节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乙】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纪昀《阅微草堂笔记》)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2)河曲智叟亡以应亡:(3)尔辈不能究物理物理:(4)转转不已已:12.翻译下列句子。(1)甚矣,汝之不惠!(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3.世间万物都是在不断运动、发展的,请各从两文中分别找出一句表达此意的句子。【甲】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练习题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练习题    下一篇: 愚公移山习题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