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下册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同步练习19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选择题1.宋真宗时,针对辽的大举南犯,坚决主战的大臣是()A.寇准 B.宗泽 C.岳飞 D.于谦2.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对宋辽、宋夏之间的“议和”进行比较后,下列哪一项不是它们的共同点()A.结束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B.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C.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3.下边是某同学整理的学习资料卡片,由于疏忽漏写了标题,请你根据卡片内容,帮他拟一个标题()1004年辽军大规模进攻北宋,直接威胁北宋都城,第二年辽宋订立和约,北宋给辽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使双方保持相对和平局面.A.澶渊之盟 B.宋夏议和 C.靖康之变 D.宋金议和4.北宋曾把与契丹政权边境交界地区的一些地方改名,如“威虏”改为“广信”,“静戎”改为“安肃”,“破虏”改为“信安”等。该现象的出现与下列哪一重大史实有关()A.陈桥兵变 B.澶渊之盟C.开元盛世 D.安史之乱5.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地打击B.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C.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D.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6.1005年,辽与北宋订立“澶渊之盟”: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史书当中对此事评价不一,下列各项中肯定澶渊之盟积极作用的有()①澶渊之盟对宋朝是一个屈辱的城下之盟,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②澶渊之盟是宋辽实力均衡的产物,保持了长期相对和平的局面③北宋大臣说:“虽每岁赠遗,较于用兵之费,不过百分之一”④“(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7.某班举行辩论会,同学们的辩论题目中哪一个准确概括了两宋时期的特征()A.盛世危机 B.短暂繁荣 C.帝国中兴 D.政权并立8.1005年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1141年宋金之间的和议,产生的相同影响是()A.促进了黄河流域的开发 B.维持了相当时期的和平C.减轻了中原人民的负担 D.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9.为了写一篇论文,小明同学阅读了《契丹的兴起》《陈桥兵变》《辽、西夏、宋的战与和》等书籍,对此你认为他论文的题目应是()A.民族政权的并立 B.国家的统一C.民族政权的繁荣 D.中华大家庭的团圆10.学生甲:“堂堂中原王朝,在没有战败的情况下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妥协议和,不仅称兄道弟,还给岁币绢帛,这难道不是一种耻辱?”学生乙:“客观上说,这次议和取得了通过战争没有取得的结果。之后的一百多年里,双方之间再无大规模战事,礼尚往来、榷商贸易、互通有无,不也造福百姓?”据此可知,两位同学谈论的“议和”出现在下列哪两个政权之间()A.宋、辽 B.宋、夏C.唐、辽 D.辽、夏二非选择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005年,宋辽双方约定:宋辽结为兄弟之邦,互不用兵。北宋每年给辽绢20万匹,银10万两。材料二西夏与北宋的战争,破坏了党项族与汉族人民的正常贸易,中断了内地对西夏的粮食供应,西夏人民怨声载道,“战不如和”等歌谣广为传唱。后来,西夏统治者向北宋提出交好的请求。双方和议商定:元昊取消帝号,接受北宋册封,称夏国主。北宋每年给西夏银7.2万两,茶叶3万两,绢15.3万匹。(1)材料一中,双方的约定体现了历史上的什么事件?(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与辽、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带来了什么危害?(3)材料中北宋与辽、西夏的和议有什么积极作用?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栾城集》(1)材料中的“朝廷”是指哪个朝代?(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辽)与朝廷”订立了哪一和议?具体内容是什么?(3)根据材料,指出苏辙对“(辽)与朝廷”和议持什么态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ACABDDDBAA二非选择题1.(1)澶渊之盟。(2)战争使人们生活困苦,贸易中断,社会经济遭受重大破坏等。(3)和议的签订结束了宋辽、宋夏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边境长期处于和平友好局面,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2.(1)北宋。(2)澶渊之盟;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3)赞赏态度。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同步练习19
上一篇: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同步练习18    下一篇: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检测题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