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音版音乐 > 七年级下册

沂蒙山小调说课课件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一、说教材《沂蒙山小调》是人音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歌曲,是一首优美抒情的山东民歌,全曲由四个乐句组成,为一段体分节歌形式,曲调优美、抒情,朗朗上口,每个乐句都有以结束音为中心的回返的拖腔,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充分体现了山东人民憨厚朴实的性格,抒发了人们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除使用拖腔外,还使用了衬词,体现了小调的特征,并且突出了歌曲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同时对渲染歌曲气氛,活跃歌者情绪,加强歌唱语气,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歌曲还运用了“鱼咬尾”的创作手法,使旋律流畅自然、节奏舒展。二、说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体验音乐之美,在学习中感受歌曲风格,增强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培养热爱民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二、知识与技能、能认真欣赏音乐,感受歌曲的风格特征,体会歌曲的特点,了解歌曲中的表现手法,有感情地、自然、舒展地演唱歌曲《沂蒙山小调》,尝试用“鱼咬尾”的创作手法进行旋律创编活动。三、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学唱、演唱、创作等多种方法,感知音乐、体验音乐情绪,参与歌曲演唱和艺术创编活动,突出学生主体作用,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三、说重点、难点重点是能够自然、舒展地演唱歌曲《沂蒙山小调》。难点是运用“鱼咬尾”的创作手法进行艺术创编活动。四、说教法、学法本节课我采用的方法是:欣赏法,游戏法,示范法,体验法,练习法,探究法。五、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分为五个阶段。首先是导入,我采用游戏“成语接龙”的方法,为后面学习、创编“鱼咬尾”活动做铺垫,同时也活跃课堂气氛。告诉学生,“接龙”又叫“顶真”,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字游戏,再举一个例子:春风裁剪万千花,花艳香闻百姓家,家有后园恩赏月,月羞何敢对奇葩——《咏春》,让学生对“顶真”的理解更加透彻,总结出什么是“顶真”,为后面学习“鱼咬尾”做铺垫。”。教学过程第二阶段是欣赏歌曲《沂蒙山小调》,思考问题:大家都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我会告诉学生,这首民歌非常简单,只有四句,但在短短的四个乐句中,却藏有许多音乐奥妙,让我们一起来探一探,里边究竟藏了什么奥妙呢?接着我给学生示范演唱歌曲,在演唱中我会强调歌曲的特点“拖腔”和“衬词”,让学生总结出这些特点,学生分析歌曲的旋律,乐句与乐句之间的关系,找出与前面文学创作中的“顶真”相似的地方,告诉学生音乐创作中的“顶真”有一个非常形象的名字叫“鱼咬尾”,学生总结什么叫“鱼咬尾”。接着是音乐创编活动,我先写出一个乐句,学生用“鱼咬尾”的手法接着创编一到两个乐句。五分钟后,找学生书写到黑板上进行展示、评价。教学过程第三阶段是学习歌曲阶段,此阶段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歌曲旋律的学习,我仍然采用做游戏的方法,让学生先唱音阶doremifasolfamiredo连续唱三遍,再由学生分小组按顺序交替演唱此音阶,学生记住自己所唱的音及音高,我再随机抽个别小组按我的指挥唱出自己唱过的音,这时学生唱出的旋律,其实就是《沂蒙山小调》的旋律,此游戏的目的有三个:第一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第二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三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歌曲的旋律。二是演唱歌曲,演唱过程中我用做示范的方法,指导学生歌唱的方法及“衬词”、“拖腔”和山东民歌质朴、淳厚的特点。第三是完整演唱歌曲,对学生的演唱做出评价。教学过程第四阶段是拓展延伸,常规的拓展延伸很多老师都是采用让学生欣赏视频的方法,这节课我采用亲自示范演唱的方法,为学生演唱六首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歌,既开拓了学生的眼界,了解了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民歌,又加深了师生感情。教学过程最后是总结中国的民歌历史悠久、蕴藏丰富,是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库,是世界民族文化中的艺术精品。同学们如果有兴趣,课后可以找一找,听一听,唱一唱,看谁了解的最多,会唱的最多。再见谢谢

 

沂蒙山小调说课课件
上一篇:沂蒙山小调说课稿2    下一篇: 沂蒙山小调课件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