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九年级下册

九年级历史下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了解苏联工业化取得的成就;了解农业集体化的内容;了解苏联模式。培养学生再认、再现重要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教师通过出示材料、播放视频、列表格等方式,引导学生整理、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列宁勇于创新的精神;体会苏联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新经济政策、苏联的工业化。教学难点:苏联模式的特点及其评价。【教学建议】对新经济政策,教师应从背景、内容、影响等方面讲述,并将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进行对比,明确两个政策的异同;对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教师应通过一些数据的分析和图片的展示,引导学生归纳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对苏联模式,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利”“弊”两方面归纳其影响。【新课导入】教师用幻灯片出示宣传画:这是一幅宣传画,画上的人物是苏联领导人列宁和斯大林,他们运筹帷幄,正在为探索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而努力。教师导入:三年国内战争的胜利,使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得到巩固,接下来苏维埃俄国所面临的任务就是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列宁和斯大林两代领导人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他们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方针政策?又分别取得了怎样的成效?有何影响?今天就让我们去了解。【讲授新课】一、新经济政策幻灯片出示史料: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列宁说这句话时,苏俄已经粉碎了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转入和平建设时期,国家的基本任务已经变成了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幻灯片出示情景:阿曼德·哈默,美国企业家。1921年6月,他克服种种困难,来到了苏俄。他原先是想帮助苏俄人民医治当时流行的斑疹伤寒,但现实使他更为饥荒所引起的灾难而震惊。他立刻用100万美元在美国购买了100万普特小麦,用船运到苏俄去销售。这件事被列宁知道了,他热情地邀请哈默来克里姆林宫会面。列宁对哈默说:“你们和我们可以互相取长补短。我们是个落后国家,资源丰富而尚未开发。美国可以在这儿找到原料和销售机器的市场,以后还可以在这里推销工业产品。而我们需要美国的技术和方法,以及美国的工程技术人员。”不久,哈默就成了第一个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的美国人。他还劝说大资本家亨利·福特到俄国开办企业。教师设问:这一情景反映出苏俄实行了哪一项政策?教师用幻灯片播放图表:政策新经济政策开始时间1921年春实施者列宁原因经历了数年国内战争的苏维埃俄国,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内容农业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工业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作用新经济政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新经济政策为什么能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可结合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措施并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进行对比。教师用幻灯片出示材料:材料一俄国粮食生产情况示意图材料二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列宁问题:(1)这两则材料均体现了哪一政策的实施给苏俄(联)带来的影响?(2)有人说,这一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是历史的倒退,你怎么看这一问题?(3)这一政策的实施体现了列宁怎样的精神?引导学生阅读材料,结合数据、时间、人物等信息进行判断。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1)新经济政策。(2)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功探索。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3)体现了列宁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师提出拓展任务:用表格的方式来对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各小组进行讨论,并完成这一任务。教师展示优秀表格并进行讲解。二、苏联的工业化教师讲述: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于1922年12月30日在莫斯科召开。会议批准了关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成立宣言,宣言规定了各共和国联合的基本原则:享有平等权利并按照自愿原则加入苏联,有权自由退出联盟,新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可以加入联盟。为什么要成立苏联呢?这是恢复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是加强国防,抵抗外来侵略的需要;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际社会主义政权性质所决定的。教师提出设问:如何区分沙俄、苏俄和苏联这些名称。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图示:拓展延伸:1991年年底苏联解体,苏联如今已经成为历史名词。教师用幻灯片出示列宁逝世的资料:列宁逝世1924年1月21日下午6时50分,列宁因病在莫斯科附近的哥尔克村与世长辞,终年54岁。1月22日,斯大林等全体俄共(布)中央委员前往哥尔克村致哀。23日下午,列宁灵柩移往莫斯

 

九年级历史下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
上一篇: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    下一篇: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5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