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九年级下册

第13课罗斯福新政课件35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他是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美国总统(1933-1945);有人说:林肯拯救了美国,而他拯救了整个资本主义制度.富兰克林.罗斯福认识罗斯福第13课罗斯福新政学习目标1、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特点和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作用等知识。2、能正确认识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学习罗斯福爱国救民、不怕困难、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心中有目标,课堂更高效自学指导:据课本第一目内容,回答以下问题。可以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找代表展示。1、美国在一战后经济繁荣的表现?2、经济危机的原因?3、经济危机的具体表现?寒冷的北风呼啸着,一个身穿着单衣的小女孩蜷缩在屋子的角落里。“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小女孩在瑟瑟发抖。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妈妈,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因为煤太多了。”这是发生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初,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的场景。材料一:一、从繁荣到危机材料二:1920-1929年,美国工业生产增长了55%,而工人的工资仅增长2%,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到1929年,国家财富的3/5由只占人口总数2%的人拥有。劳动人民资产阶级贫悬富殊生产相对过剩消费能力不足盲目扩大生产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经济危机出现的原因①具体原因:生产力不断提高,企业利润大幅增加,但工人的工资却增长缓慢,购买力严重不足,导致出现生产过剩。②直接原因:出现了全国性的股票投机活动,股票暴跌。③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最终导致了经济大危机的爆发。金融:到1933年初,美国已经有5500家银行倒金融:到1933年初,美国已经有5500家银行倒闭,有900万储户失去了自己的存款。就在罗斯福宣誓就职的前一天,已有32个州的银行全部关闭,整个金融系统瘫痪,人们手拿支票,却无法兑现。闭,有900万储户失去了自己的存款。就在罗斯福宣誓就职的前一天,已有32个州的银行全部关闭,整个金融系统瘫痪,人们手拿支票,却无法兑现。金融:到1933年初,美国已经有5500家银行倒闭,有900万储户失去了自己的存款。就在罗斯福宣誓就职的前一天,已有32个州的银行全部关闭,整个金融系统瘫痪,人们手拿支票,却无法兑现。金融危机----股市崩溃,银行倒闭工业:1932年,美国的国民收入从1929年的874亿美元下降到417亿美元,工业生产1932年比1929年下降46%,13万家工商业公司破产,钢铁工业下降了近80%,汽车工业下降了95%。工人工资降低40%。工业危机----企业破产农业: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民们生产的东西卖不出去,农产品大量滞销,或者抵不上所耗成本。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钱一磅,牛肉五分钱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农业危机----农产品价格猛跌牛奶倒入下水道资本家倾倒牛奶资本家销毁咖啡民生:全美有1/4的人失业,达到1700万,在大大小小的城市中,饥民们排成长队,只为等候免费的面包和一点点汤。绝望像阴云一样笼罩了整个美国。当时,美国各大媒体都不得不用这两个字来形容30年代初的形势,那就是“恐惧”。就业危机----失业人数剧增范围破坏性持续时间工业下降1/3,贸易减少2/3,失业3000多万1929——1933特别广大长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1.股市崩溃,银行倒闭--金融危机2.企业破产—工业危机3.农产品价格猛跌—农业危机4.失业人数激增—就业危机采取什么措施恢复银行的信誉,促进金融业的正常运行?怎样解决企业倒闭、开工不足,失业问题?如何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农民收入?如何进行救济和解决就业问题?面对问题1、开始时间:2、目的:1933年3月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危机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3、主要内容:4、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新政“新”的表现):①整顿金融体系②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③调整农业政策④推行以工代赈⑤发展社会福利二、罗斯福新政01002003004005006001933年1935年美国国民总收入增长图单位:亿美元美国公司利润增长图-2050402030-101001933年1935年合作探究: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罗斯福⒈所谓“彻底的革命”是指什么?答:推翻资本主义制度。2.对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我们如何理解?答: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3.由此可见,罗斯福新政的前提是什么?答: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所作出的政策调整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新政的实施是否如罗斯福所说的“永远地纠正”了“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为什么?治标不治本课堂小结罗斯福新政一、原因(背景)三、影响特点1929-1

 

第13课罗斯福新政课件35
上一篇:第13课罗斯福新政课件33    下一篇: 第13课罗斯福新政课件37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