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九年级下册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课件35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欧亚)一国到多国经互会成立(1)成立:(2)影响:(3)实质:1949年,苏联同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等国家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帮助东欧国家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但也利用经互会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加强对东欧各国共产党的控制,按照苏联模式对这些国家进行了全方位的内部改造。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取消东欧各国共产党的自主权,按苏联模式全方位改造。实质:是按照苏联模式在东欧各国建立起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是苏联模式的推广。中国加入:1949年10月2日,中苏建交。苏联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1950年,中苏两国政府正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思考:近现代化探索中,中国向外国学习的历程?学习日本---学习欧美---学习苏联---走自己的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掀起了学习苏联的热潮。1953年斯大林逝世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1956年的苏共二十大发表了"秘密报告",对斯大林展开全面批评,震动了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引发东欧的一系列骚乱。任期内,赫鲁晓夫实施去斯大林化政策。赫鲁晓夫措施:①政治上:批判斯大林的个人崇拜;②经济上:发动垦荒运动;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赫鲁晓夫改革(1953)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并且存在严重偏差评价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执政,勃列日涅夫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重心在军事方面,国民经济呈现出畸形发展状态。评价:改革仍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制约,国民经济畸形发展,反而使这一体制更加僵化。美苏两国力量对比常规武装力量战略核武器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军备上赶上美国戈尔巴乔夫改革1、主要内容措施:(1)经济改革:(2)政治改革:2、评价影响:开始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但总体效果仍然不佳。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也随之加剧。三、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东欧各国社会制度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1、原因:①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②各国虽然都进行了改革,但成效不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③西方国家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④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2、实质:3、苏联解体(1)八一九事件:目的:为了挽救苏联;时间:1991年8月19日;结果:失败影响:这次事件后,戈尔巴乔夫辞职,叶利钦控制了全局,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2)时间:1991年底赫鲁晓夫改革把苏联搞“乱”了,勃列日涅夫改革把苏联搞“僵”了,戈尔巴乔夫改革把苏联搞“垮”了。三、苏联解体1991年12月25日晚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辞职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认识:1.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严重挫折,是斯大林模式的失败,而非社会主义的失败。2.反映了社会主义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其中必然充满着艰巨、复杂和曲折。第五单元冷战和苏美对峙的世界THANKS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课件35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课件34    下一篇: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课件39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