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九年级下册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课件12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苏联波兰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民德南斯拉夫大西洋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东欧”,指位于欧洲东南部和中部地区、苏联西侧的8个国家,这些国家在二战后都按照苏联模式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并与苏联结盟,成为社会主义阵营成员。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出现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东欧:民主德国、南斯拉夫、波兰等亚洲:中国、朝鲜、越南等拉美:古巴社会主义力量逐渐壮大,改变了世界这个值的版图2、经互会成立: 1949年,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建立里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目的:为了与马歇尔计划相抗衡影响:1)帮助东欧国家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2)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1949年,新中国成立不久,苏联就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1950年,中苏缔结了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苏联的发展与改革战后苏联的发展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斯大林体制军事实力、国际威望空前提高为胜利付出巨大代价,百废待兴战后苏联如何发展 “斯大林模式”即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在战争期间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但这种体制本身存在严重的缺陷和弊端,经济上管得过死,政治上权力过分集中,缺少民主,后来日益严重地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和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轻轻的我走了,但我留下一个超级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桎梏。(苏联)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速度和重工业相比较,差距十分悬殊。1949年,当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第二核大国,其钢铁和电力发展水平也跃居世界前列之时,而皮鞋产量仅163.6(百万)双,全国一亿七千万人口平均每人不到一双皮鞋。——《苏联国民经济》第87页赫鲁晓夫改革背景:斯大林模式阻碍苏联经济的发展内容:政治上:经济上: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和斯大林的某些观点,平反冤假错案等。农业:发动垦荒,广种玉米,改行收购制工业: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精减机构。积极:赫鲁晓夫的改革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消极:但是,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的试验,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却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如何评价赫鲁晓夫改革?赫鲁晓夫是唯一死后没有葬在红场的苏联最高领导。在新圣母公墓他的坟前,矗立着曾被他当众侮辱过的雕塑家涅伊兹韦斯内设计的黑白相杂大理石墓碑,似乎印证了他功过间杂的一生。评价一定程度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取得一定成效,但未根本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最终失败。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美苏两国力量对比勃列日涅夫改革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到过当时苏联的人会看到这样的场面:一边是军工企业遍布全国,另一边则是商店里空空的货物;一边是广袤无际的肥沃土地,另一边则是人们排着长队在食品店抢购食物;一边是加加林早在1965年就幸运地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宇航员,另一边则是人民喜欢的羽绒服、牛仔裤、旅游鞋之类的物品,国内都供应不足。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影响:重工业居世界首位,但轻工业和新兴产业落后;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成为苏联经济的痼疾。勃列日涅夫改革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呈现出畸形发展状态。1、背景:2、主要内容措施:(1)经济改革:(2)政治改革:3、结果:4、评价影响: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失败戈尔巴乔夫改革先开始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但总体效果仍然不佳。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也随之加剧。(1985-1991)1、内容:A.1985—1988年,经济改革,实施“加速发展战略”→片面发展重工业;B.1988年后,政治改革①指导思想: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②改革方式:民主化、公开性,纵容自由化思想;③改变党的地位: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总统制;④1991年8月,公布《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2、结果:戈尔巴乔夫改革C.对外关系经济改革失败导致经济衰退;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民族分离倾向加剧;根本上动摇了苏共在国家的领导地位“新思维”外交缓和与西方关系主动从东欧撤军鼓励变革“八一九政变”使叶利钦成为俄罗斯的最高领导人。东欧剧变1.剧:变:短时间内纷纷丧失权力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3.剧变过程:经济困难导致政治危机执政党妥协退让,反对派势力大张反对派夺权4.夺权方式:自由选举的和平方式突发性事件和流血冲突(罗马尼亚)2:时间:1989年到1990年实质:东欧各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取代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课件12
上一篇:部编版九年级下历史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课件    下一篇: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课件19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