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木兰诗课件25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木兰诗教学目标1、背诵诗歌,领会诗歌大意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2、反复朗读诗歌,体会诗歌刚健明朗、质朴生动的民歌情味。(难点)3、把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感受人物魅力。(重点)一、导入新课花木兰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喜爱的形象,自2000年起,河南商丘开始举办“中国商丘木兰文化节”,美国迪士尼公司还将她的形象搬上银幕。作为一首诗,《木兰诗》对后世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今天,让我一起走进《木兰诗》,走进花木兰。花木兰简介花木兰是古代时河南省虞城县人。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屡立战功。凯归,帝封官嘉奖,木兰不受,欲纳宫中,以死拒之。唐初,追封为孝烈将军。人们为纪念她,于唐代修建花木兰祠。《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乐府双璧”:南朝:《孔雀东南飞》北朝:《木兰诗》作品及作者何为“乐府诗”?乐府是汉朝的音乐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和训练乐工。专门收集民歌,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乐府”或“乐府诗”,成为了一种音乐性的诗体。乐府诗的特点1.叙事性强,人物性格鲜明和完整的故事情节。2.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描写人物,如个性化的对话,人物行动和细节的描写等。3.形式多样。有四言、五言、杂言。五言是乐府民歌的创新。4.有丰富奇特的幻想,具有浪漫色彩。机杼可汗鞍鞯辔头燕山胡骑戎机朔气金柝红妆著我旧时裳傍地走二、朗读诗歌1、请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体会朗读的语调、语速、节奏等,尤其注意朗读的节拍的把握。2、教师指导朗读,讨论用怎样的语气读。1-2段,平缓、忧愁、坚定;第3段:紧张、缓慢,思亲柔肠与征战豪情并具;第4段:悲壮、缓慢;第5、6段:欢快、热烈、亲切;第7段:自豪、俏皮。二、朗读诗歌3、学生练读诗歌,力求体现诗歌的声韵美。4、学生练读诗歌,力求体现诗歌的声韵美。三、疏通文意1、学生自读诗歌,借助注释,工具书,试译全诗。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互动合作,讨论交流,理解词句,讲解诗意。如小组无法解决,可做上标记,提出,全班共同解决。3、多媒体投放检测,了解学生理解情况,进一步梳理、强调重点字词、句意。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叹息声对着窗户织布织布机发出的声音只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思念想的是什么我国西北地区民族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征兵的名册很多卷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买马鞍下的垫子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黄河流水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早晨水流声胡人的战马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故事越过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有余记很大的功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外城磨刀的声音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像云那样的鬓发同“贴”穿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军中的同伴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动弹跑句意、段意第一、二段: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句意、段意第三段: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句意、段意第四段: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句意、段意第五段: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句意、段意第六段: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

 

木兰诗课件25
上一篇:木兰诗课件24    下一篇: 木兰诗课件27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