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17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学习目标:1、了解《木兰诗》有关的文学常识;反复诵读并背诵,理清故事基本脉络。2、掌握“互文”“对偶”“排比”等句式特点。总结本文特色。3、体会木兰替父从军的高尚情感及爱国热情。教学重点:1、复述故事,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所表现的思想感情。2、理解文章中的多种修辞手法。教学难点: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感受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二、自学检测(自主完成,二人互检)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机杼()鞍鞯()胡骑()金柝()云bìn()pèi头()扑shuò()赏赐()雄cí()阿zǐ()策勋()2.形似字注音组词拆()柝()析()折()戎()戍()戊()戌()三、设问导读(阅读课文,完成题目):(一)整体感知1.借助工具书或课后注释翻译课文1—3(二)问题探究精读1—3段,(1)每组将不能解决的词语写在黑板上。(2)结合下面的句子说一说它交代了关于木兰的哪些信息。①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②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③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句中的“东”“南”“西”“北”是实指吗?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请谈谈你的看法。(4).“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这两句表现了木兰出征后的什么心情四.巩固练习:课内语段训练①.《木兰诗》选自朝(人名)编的《》,这是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全诗通过叙述花木兰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英勇善战,勤劳能干,的女英雄形象。②.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五、拓展延伸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二、自学检测(自主完成,二人互检)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字词。(1)旦辞爷娘去:(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3)可汗大点兵:(4)愿为市鞍马:-三、设问导读(阅读课文,完成题目):(一)整体感知1.借助工具书或课后注释翻译课文4—71、精读4—7段,每组将不能解决的词语写在黑板上。2.第三段中你可以得出哪些信息?(二)问题探究1.诗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3.你怎样看待木兰辞官这一行为?2.你对木兰从军一事是如何评价的?说一说木兰是怎样一个人?4.你如何理解文章结尾?5.找出文中6、7段中至今沿用的成语,并解释他们的含义四.巩固练习:课内语段训练1.填空①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②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③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④写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她回家的情景的句子:-------------------⑤诗中的“------------、---------”一句,用--------和-------的修辞手法,十分概括地描写了战争的旷日持久,激烈悲壮。⑥.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一句诗文。⑦写战争持久、战斗激烈紧张的句子是:,。2.对诗句品味有误的一项是()A.“万里赴戎机”:“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赴”表现动作之迅速、果敢。B.“关山度若飞”:跨越飞和山,像飞一样,展现了木兰的矫健雄姿。C.“朔气传金柝”:朔,指北方。用打更的声音在寒气中传送,表现军旅生活的单调、无聊。D.“寒光照铁衣”:用寒光和铁衣,展示边关将士的英武风采。3.写出下面诗句的大意。①.爷娘问女来,出郭相扶将②.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五、拓展延伸(二)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少习射(少年时)B.市鞍马(买)C.长而益精(更加)D.易男装(穿)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皆次当行()数()建奇功3.区别一词多义因其父

 

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17
上一篇: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14    下一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18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