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18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教学目标】1.朗读诗歌,体会诗歌刚健明朗、质朴生动的民歌情味。2.多角度、立体地把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学习木兰的优秀品质。3.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4.体会诗歌的语言特点,分析本文对偶、互文、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教学重点】多角度、立体地把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学习木兰的优秀品质。【学法指导】 诵读法: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诵读的过程中增强语感,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合作探究法:对诗内容的翻译、人物形象的理解采用独学、群学、展示的方式进行。【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美国迪士尼公司拍摄的动画片《花木兰》,视频中的主人公正是在我国妇孺皆知的巾帼英雄——花木兰。但是,动画片中的花木兰离真实的花木兰仍然有着距离,是经过再创造的艺术形象。如果大家想认识原汁原味的中国花木兰,那么就和我走进今天的课文,感受北朝民歌中给我们留下的花木兰形象。二、诗歌研学。(一)介绍作品,了解人物。ABC检查同学们所掌握的文学常识的情况。简介木兰其人及《乐府诗集》。《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歌的代表作品,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乐府双璧”另一:《孔雀东南飞》),属于叙事诗,叙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刻画出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屡立战功。人们为纪念她,于唐代修建花木兰祠,祠内现存元代立《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和清代立《孝烈将军祠辨误正名记》石碑,详细记载了花木兰的身世、籍贯、事迹及历代修祠情况。近年来,又修复了木兰祠大殿等一大批景点。花木兰祠已收入《中国名胜词典》。(二)诵读诗歌,疏通文意。ABC1.采取听写的方式检查同学们所掌握的生字新词的情况。机杼(zhù)军帖(tiě)可汗(kèhán)愿为(wèi)鞍(ān)马鞍鞯(jiān)辔(pèi)头鸣溅溅(jiānjiān)燕山(yān)胡骑(jì)鸣啾啾(jiūjiū)戎(róng)机朔(shuò)气金柝(tuò)赏赐(cì)百千强(qiáng)扶将(jiāng)阿姊(zǐ)霍霍(huòhuò)著(zhuó)我旧时裳(cháng)云鬓(bìn)帖(tiē)花黄傍(bàng)地2.熟读课文,读出神韵。具体要求:(1)运用多媒体播放朗读(或老师示范读),学生圈出与自己读音不一样的字。(2)请同学按照语速和情感要求结合自己的体会大声读课文。(3)小组展示朗读,同学评价,教师点评。(4)全班高声朗读。3.疏通诗意。(1)精品细读,疏通文意具体要求:①独学。学生自己结合课文下的注释(或工具书)疏通文意,并将疑难的词句划出。②对学。对子相互交流指点(“你来问,我来答”翻译),将双方未解决的问题提交小组。③通过小组讨论,疏通文意。(2)质难释疑,文意展示1)各小组提出质疑。2)按段分任务到小组,小组不同的形式展示翻译,其他小组补充。3)指导学生背诵。4.积累文言词语。①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对镜帖花黄(“帖”同“贴”,贴上)②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异义。a.木兰当户织(古义:门;今义:人家、门第)b.阿爷无大儿(古义:父亲;今义:父亲的父亲)c.雌兔眼迷离(古义:眯着眼;今义: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d.双兔傍地走(古义:跑;今义:行,离开)e.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古义:只;今义:常用作转折连词)③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一词多义。a.将将军百战死(统帅军队的人)出郭相扶将(扶持)b.市愿为市鞍马(买)东市买骏马(市场、集市)c.帖昨夜见军帖(文告)对镜帖花黄(同“贴”,贴上)④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愿为市鞍马(名词活用作动词,买)⑤解释出自本课的成语。扑朔迷离:形容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三)感知内容,分析详略。BC1.①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概述故事情节。②在概述情节的基础上,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结构。引导:这是一首叙事诗,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来简单概括每一部分内容。明确:第一部分(1-3段)―――替父从军第二部分(第4段)―――十年征战第三部分(5-6段)―――凯旋归来第四部分(第7段)―――结尾附文2.详略分析: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活动:本诗有不少地方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这叫“留白”。你能找到哪些留白处?明确:留白处即略写学生分小组后独学、群学后进行展示:从军缘由--详写出征前的准备--详写出征中的思亲心理--详写详写女儿情态关山飞度,征战沙场--略写略写英雄气慨凯旋辞官--详写家人迎接--详写木兰改装--详写作用:(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人。(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这样安排是因为

 

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18
上一篇: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17    下一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19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