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木兰诗教学设计27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解读诗中木兰的形象,发展分析思辨、合作探究的能力。2、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体会作品以恰切的材料剪裁和特有的语言形式来塑造人物的妙处。【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经由各种形式的朗读和小组讨论交流,感受人物之美和文章之美。2、难点:理解木兰不同于其它作品中英雄的性格特质,体会本文独特的语言形式。【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出示目标导入:木兰不仅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一位巾帼英雄,还被美国迪斯尼公司投入巨资、搬上银幕,从而轰动全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去感受作品与人物那跨越时空的不朽魅力吧。倾听,入境。开门见山,让学生产生对文本和主人公的阅读期待。初读诗歌整体感知个读与齐读。2、梳理情节,把握情感。展示预习作业中“木兰情感随情节发展而变化的图示”的优秀作品。1、朗读与倾听。2、倾听,展示。了解诗歌内容大意,感受人物情感变化。1、朗读是诗歌教学的不二法门,读是析与悟的基础。2、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从而获得对诗歌的整体认识。品读人物探究写法人物形象分析。结合《木兰诗》的具体诗句,分析木兰与其它作品中的英雄形象有哪些异同?讨论后呈现异同点比较的多气泡图。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这些儿女情长的描写是否有损她的光辉形象?写作手法探究。诗歌是如何表现这样一位巾帼英雄的?探究形式:木兰诗的改诗与原诗比较阅读。预设:材料的确定详略的安排诗歌的凝练喻体的选择……当一个小组发表意见时,其他小组做好点评,补充完善与提出不同见解均可,写在不同颜色的贴纸上。思考、倾听、交流。预设:同:勇敢坚韧、勇于担当、才能卓越、保家卫国……异:没有报国仇、雪国耻的决绝,大敌压境时反而是犹豫叹息、缠绵牵挂;没有为主尽忠、建功立业的雄心抱负,更多的是对亲情的珍视、对团聚的渴望。B、不会影响。木兰是一个有血有肉有人情味的女孩子,不是神(英勇坚韧又不失女孩子的妩媚);从军是报国孝父,不是为了功名;从时代背景看杀敌做官非女性义务,所以木兰的选择无可厚非。2、A、停机叹息、征途思亲、梳妆打扮。略写战争。留白,给读者想象的空间。不用骏马和雄鹰,兔子的风趣比喻更显女性的谨慎、细腻与俏皮。有一种得意之情。……倾听、思考、补充,完成贴纸并上传。1、学生个体阅读体验后的“信息差”分享、“审辨性理解”的深入讨论、教师适时的点拨与引导可以使文本的阅读增值,使学生的思维进阶。2、把沙场征战一段详写、积极备战征途思亲略去、结尾比喻删掉、设问的的改写材料与原文比较阅读后让学生感悟文本构思布局、遣词造句的妙处,不是教师站在成人的立场与角度人为地设计好几个所谓的教学点,然后守株待兔,请君入瓮,甚至生拉硬拽,而是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体验,去品味。点评贴纸让听众也动起来,组际互动、见解交锋、思维碰撞,在争议与共鸣中将活动效益最大化。课堂小结布置作业首尾呼应:《木兰诗》的普世价值何在?预设:1、女扮男装的传奇,对女性的尊重与礼遇,在男权至上的社会里,花木兰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豪壮色彩与影响深远的丰碑级纪念意义。2、不论在战场上还是在生活中都有着蓬勃的生命力,对亲情的珍视,对家庭的回归,代表着一种刚柔相济的审美取向,是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3、民歌的口语化、受众广。倾听、思考、交流、记录。【必做】用思维导图(多气泡图)比较中美木兰形象的异同,说说你更喜欢哪一个?【选做】1.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说说木兰带给你哪些有益的启示?2.想象、续写“如果战争再次发生,木兰……”使用双气泡图比较异同的再次演练。联系现实,读出自己的体验感悟,收获有益人生的启示。读写结合,通过想象续写既加深对木兰形象的理解认识,也是一次练笔的机会。人物异同点比较的多气泡图:补充说明:“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倡导对我们而言已烂熟于心,但理念转化为行动还有很长的一段路。学习时间与活动形式只是外部特征,核心应是教学内容基于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过程反映学生的学习障碍与生成过程、学习结果使学生在某方面有所改变,而不是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基于以上思考,本课的设计努力做到:目标让学生清楚,疑问让学生讨论,过程让学生经历,结论让学生得出,方法让学生总结,感悟让学生分享。以往的《木兰诗》教学为了应试的需要往往会在字词文句的疏通、文体修辞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投入较多,而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本次备教过程中,我致力于通过课前导学让学生在自读的过程中消化吸收、在文的品味过程中融合言与知识的积累。在美国的中小学,根本见不到背标准答案、机械训练的现象,他们认为这么做等于是浪费时间,而且还僵化了学生的思维。“不把学生当成接纳知识的容器”是我这个中国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提醒自己的。高质量的课堂,教者应该是高品质学思活动的创设者、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学生群思碰撞过程中的倾听者与融通者,任由学生没有掌控地“自由飞翔”,其实是教师的失位。所以在人物解读与写法探究环节我虽采用思维导图与比较阅读的形式,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代替老师的讲解分析,但教师点拨、引导的首席角色却是不可或缺的,这也是我国

 

木兰诗教学设计27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木兰诗教案    下一篇: 木兰诗教案10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