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第16课《最苦与最乐》教案29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教学目标:略读文章,把握观点;理解“责任”,树立“责任感”;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酌情取舍)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初步掌握“议论文”三要素;略读文章,把握观点教学难点:理解“责任”,树立“责任感”;2.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我们每个人应如何面对“苦”与“乐”,应建立怎样的“苦乐观”呢?西方哲学信奉“智者无忧”,而孟子却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张潮也说“人莫乐于闲”,而居里夫人却说“世上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有人认为“人生苦短,该及时行乐”;而范仲淹却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接下来,让我们与梁启超先生一起探讨《最苦与最乐》。二、作者作品介绍(画面呈现作者、作品背景资料)梁启超(1873—1929),号饮冰室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幼年时从师学习,8岁学为文,9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中国近代是一个中西交汇、新旧杂糅的历史转折时期,时代对知识分子提出了新的要求。梁启超在政治、文学、思想、学术等领域的显著功绩,使他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字词过关(详见课件)四、初识“议论文”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总而言之,议论文是以理服人的文章,记叙文和说明文则是以事感人,以知授人的文章。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点】正确、鲜明阐述作者观点的句子,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论据】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论证】用严密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五、自主感知:“略读”文章,把握观点【自主感知】默读文章,找出作者关于“最苦与最乐”的三个分论点。【方法指导】继续学习“略读”,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围绕标题“最苦与最乐”搜集有效信息;3.重视议论句,把握行文思路;4.可以摘抄原句,也可以调整文字、自行概括。【时间】5分钟【明确】【三个分论点】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这一种未来的责任。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3.人生应当勇于负责,而不应当逃避责任。【中心论点】“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六、自读训练1:(谈“苦”)默读文章1-3段,根据课文内容填空(6分钟)1.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知足,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安分,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达观。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责任。2.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因为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3.作者举了哪些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呢?/承诺未完、欠钱未还、受恩惠未报、得罪人未赔礼等4.作者认为责任有种种,你能从文中找出主要有哪些方面的责任吗?对人的责任:对不住人,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七、自读训练2:(论“乐”)默读文章4-5段,讨论以下问题(独立思考2分钟+讨论5分钟)作者引用哪些古语、俗语来形容尽责任之后的乐呢?请找出来,并讲讲它们的含义和作用。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含义: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古语——如释重负含义:本来担心或害怕的紧张心情得到了缓解。孔子——无入而不自得含义: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作用】道理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一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2.作者认为这种乐的决定权在谁呢?结合文中语言谈谈你的理解。快乐之权,操之在己。【有关句子】“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关于“担责任”,作者引用哪些名言佳句?请找出来,谈谈你的理解。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含义:君子一生担心对社会国家所负的责任没有做好,因而终身都处于忧虑之中,但不会有一朝一夕对个人的遭遇的激愤。曾子——任重而道远含义:负担沉重而且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曾子——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含义:一直走到死的时候才放得下,不也是很远了吗?

 

第16课《最苦与最乐》教案29
上一篇:最苦与最乐教案30    下一篇: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最苦与最乐》教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